首頁>法治>要聞
“法律明白人”為民解心結
他們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和基層群眾心貼心;他們奔走在法治鄉村建設一線,參與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為群眾排憂解難;他們發揮宣傳員、信息員、聯絡員、調解員、監督員的作用,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得益于他們在基層播撒“法治的種子”,群眾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不斷提高,“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正在形成。
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掌政村“法律明白人”雷娟妮在普法
接地氣的工作群眾更易接受
“樹種在俺地里,關你啥事兒啊?”“那樹根子扎滴,俺那莊稼都不長了,你說關不關俺事兒啊?”“你倆別吵吵了,有糾紛咱找云長去……”“有糾紛、找云長”,是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寨里鎮大高莊村村民在遇到大事小情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家說的“云長”,就是大高莊村黨支部書記——趙云長。
今年已經是趙云長從事人民調解員工作的第40個年頭。而他不僅是當地的調解員,更是一名“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帶頭人。
“書記,咱就按你說的那個辦。”最終,憑著一套“情、理、法”工作法,趙云長三言兩語就讓因樹木產生糾紛的兩位村民握手言和。而超高的調解成功率,也讓他在當地特別有名氣。
“大高莊有520戶,1548口人,趙書記幾乎家家都給調解過矛盾。”“云長的電話每個村民都有,誰家別管有什么事,一個電話他就來。”“云長書記有辦法,你怒氣沖沖地來,他讓你和和氣氣地走。”……在村民們看來,矛盾糾紛不論大小,都能在趙云長那里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調解,不是單純地靠嘴皮子,而是靠理、靠法去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做人民調解工作,得有一張‘蛤蟆嘴’、一雙‘兔子腿’,甘做‘出氣筒’、敢于‘厚臉皮’。只有具備這四點,才能做好人民調解工作。”趙云長說,自己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聲音,每個聲音都是一道難題。一個人力量有限,他便組織創立了“云長調解工作室”,發動集體的力量做好調解工作。如今,在趙云長的帶領下,大高莊村通過“六級聯動”的網格化管理機制,以12個村民小組為單位,分組包戶預防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鄉村治理工作越做越好。
在全國,還有許許多多像趙云長一樣的“法律明白人”。他們奔走在法治鄉村建設一線,發揮著宣傳員、信息員、聯絡員、調解員、監督員的作用。
“有矛盾就找老魯!”在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提起當地的“法律明白人”、西塘司法所工作人員魯明強,大家都贊不絕口。
西塘鎮區域面積大,人員結構復雜且流動性大。為了讓群眾知法懂法守法,魯明強組建普法志愿者隊伍,開展普法志愿服務活動。“普法工作關鍵是用村民能明白的大白話把法律講清楚。”平時只要一有空,魯明強就在村(社區)、校園開展以憲法、民法典、監察法為主題的法治講座,極大地提高了普法工作的影響力和傳播度。除了參與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化解,魯明強還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員提供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努力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截至目前,魯明強已接待法律援助相關咨詢2500余人次,為村、社區解答法律問題3000余人次。
同樣是西塘鎮,靠近集鎮工業園的荷池村有外來人口3500多人,是戶籍人口的3倍,而近2300間的出租房總量也給社會治理帶來較大壓力。為此,這里的“法律明白人”——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朱冬萍,選擇運用不同方式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
朱冬萍介紹,荷池村有一系列服務清單,通過組建民情調解工作室,第一時間化解群眾矛盾。村里開設了“法治專項學習班”,定期開展法治教育培訓、法律顧問定點咨詢等活動,切實提高村民法治意識。通過建立“法治農家院”“法治夜市”等不同類型的農村法治文化陣地,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民主聚民心 法治促和諧”的良好氛圍。朱冬萍同時還擔任學法普法宣導員,為村民講解環境衛生、民主法治、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知識。因為講授內容切合實際、接地氣、易理解,深受群眾喜愛。
和大高莊村、嘉善一樣,有法律需求或遇到矛盾糾紛,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近兩年來的新氣象。
最近,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掌政村張某有件煩心事。十幾年前,他把自家0.4畝地租給了鄰居吳某使用,但在2016年土地確權的時候,由于雙方疏忽,導致這塊地直接劃在了吳某名下。自己的地劃到了別人名下,張某自然不情愿。于是,他找到了掌政村的“法律明白人”雷娟妮。
對于張某的訴求,雷娟妮先詢問了具體情況,然后從法律的角度幫他分析問題的根源。最后,在雙方溝通協調下,吳某支付了張某0.4畝地的費用,雙方對調解結果都很滿意。
翻開雷娟妮的工作日志,上面詳細記錄著她一年多來協調過的鄰里矛盾糾紛、土地確權糾紛等案例,且多數都得到了圓滿解決。“基層‘法律明白人’是群眾身邊人,在普法講法中更接地氣,更容易讓大家接受。”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自治區各種類型的“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宣傳近4萬場(次),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4萬件,參與村規民約制定1000人次,在推動基層治理和化解基層矛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隊伍建設短板亟須補齊
近年來,隨著“法律明白人”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如何選好、育好、用好“法律明白人”就成為開展好這一工作的關鍵。
寧夏銀川市賀蘭縣政協在調研中發現,當地“法律明白人”在推進農村社會事務依法、民主管理,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等方面效果突出,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但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
“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居民家庭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表現出性別比持續偏高、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比重下降的特征。”賀蘭縣政協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在當地,婦女、老人、兒童占駐村居民的70%以上,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影響著農村“法律明白人”的遴選、培養和管理,制約了農村法治化進程的推進。
“另外,按照要求,‘法律明白人’需要群眾自薦(村組指定)、組織遴選、考核上崗等程序產生,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都是村里指定人員,加之培養缺乏激勵機制,導致被確定的‘法律明白人’學習積極性不高。”該負責人說,人才匱乏已成為“法律明白人”最大的短板。
在浙江嘉善縣,為了加強“法律明白人”隊伍建設,當地從強基礎、促提升、抓規范、重實踐做起,逐步建成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隊伍。下一步,嘉善縣計劃優化“法律明白人”分類分層,堅持全面覆蓋、分類推進“法律明白人”選育。推進“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向企業、園區等延伸,選育企業“法律明白人”,助力提升企業自主化解法律糾紛和防范法律風險能力,不斷創新“法律明白人”實踐平臺。同時,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點,品牌調解室和農村文化禮堂等資源,設立“法律明白人”法治實踐站或“法律明白人”服務工作崗,為“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提供平臺保障。開展“法律明白人”骨干示范帶頭人選育,打造示范帶頭人品牌工作室,示范引領“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
精準培養更好發揮作用
“法律明白人”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和基層群眾心貼心,更有利于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服務引導等基層治理工作。那么,如何才能讓“法律明白人”更好發揮作用?各級政協委員和政協組織紛紛為此建言獻策。
“在日常工作中,‘法律明白人’會處理很多糾紛,他們既是普法宣傳員,也是調解員。他們中有村干部、致富能手、鄉賢,也有熱心村(居)民和法律愛好者,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能積極參與法治實踐,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引領身邊的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法策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法水看來,“法律明白人”的鄉土優勢和村(居)法律顧問的專業優勢結合起來,可以實現1+1>2的效果,有效提升基層依法治理工作合力。
對于“法律明白人”的培養,張法水建議有重點、分批次、常態化、規范化開展,讓他們掌握更多法律知識和調解技能。“既要講法律,又要通曉人情世故。既要講法理,又要談情理。”張法水認為,除了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培養培訓外,還可依托各地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對學法用法示范戶開展培訓。
張法水還建議將普法宣傳與新媒體和文化藝術等深度融合。不僅可以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向轄區居民推送法律法規知識,還可以采用藝術表演的形式生動傳播。比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情景劇、戲劇、微電影之類豐富活潑的形式,強化宣傳效果,打通感染教育轄區群眾的“最后一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賀蘭縣政協在調研了當地“法律明白人”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短板后提出,應探索建立健全“法律明白人”管理、使用、考核、激勵等制度機制,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宣傳的主動性,健全村居“兩委”班子學法制度,打造一批以村“兩委”成員為骨干的農村“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另外,要把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與鄉村振興戰略、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憲法主題宣傳等工作結合起來,利用法律顧問微信群、法治宣傳欄,以集中培訓、以案說法、在線咨詢等形式開展具體業務培訓,切實提升“法律明白人”水平。制定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式,整合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資源優勢,推進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把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抓緊抓細抓實。
針對政協提出的建議,寧夏相關部門已啟動實施“法律明白人”精準培養工程。對可能納入“法律明白人”隊伍的人群開展摸底調研,充分了解他們的培養意愿、培養需求和有關建議,在進行分類確定后全部導入“寧夏法律明白人精準培養管理系統”,做到每個“法律明白人”都有詳細臺賬。
不久前,“寧夏法律明白人精準培育信息”平臺建成并試運行,實現了對“法律明白人”信息完善、線上培訓、日常考試、積分兌換、證件申領等的日常管理,提高了精準培養和服務管理效率。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