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重拳出擊治理短視頻亂象
前不久,中央網信辦發出通知,圍繞傳播虛假信息、展示不當行為、傳播錯誤觀念三類突出問題,采取優化推薦機制、強化平臺審核把關、加大處置力度等措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朗·整治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這一系列舉措的落地實施,對健全短視頻平臺管理的制度機制、全面推動短視頻功能規范有序運行、更好地滿足廣大網民精神文化的需求、維護良好網絡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平臺經濟的發展,短視頻因沉浸式、社交性、互動性、高黏性等特點,日益融入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傳播行為,在打開表達空間、增進信息交流、豐富社會生活、激發社會活力、涵養文明價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一段時間以來,短視頻領域也存在價值導向失范和不良內容多發等亂象。比如,有的短視頻編造內容情節,消費公眾同情心;有的發布“擦邊”內容,進行低俗營銷;有的網紅主播不擇手段博取流量,開展惡意營銷;有的挑戰公眾認知底線,傳播錯誤價值導向,等等。這些都有違于構建清朗良好網絡生態空間的要求,也不利于短視頻行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各方亟須高度重視,直面存在問題,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切實加強短視頻亂象治理。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應用程序提供者和應用程序分發平臺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建立完善用戶注冊、賬號管理、信息審核、日常巡查、應急處置等管理措施。從這個意義上講,短視頻平臺應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社會義務,自覺建立健全有效約束管理機制。特別是要進一步優化推薦機制、流量分配機制,強化平臺審核把關,有效破解短視頻平臺算法價值導向存在偏差、優質短視頻呈現不足、審核機制不規范、審核標準不全面、人工復審走過場等現象和問題。
促進短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堅持利劍高懸、狠抓治理、震懾常在。相關職能部門要不折不扣履行好監管責任,以精細化、制度化、常態化的有力舉措,著力構建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協調聯動、齊抓共管、高效統一的工作機制,加強常態化檢查、巡查、監管,督導短視頻平臺落實好主體責任,進一步增強短視頻亂象治理的針對性、實效性。特別是要聚焦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堅持重拳出擊,集中關閉處罰一批問題嚴重的違法違規賬號和平臺,公開曝光一批典型違法違規案例,從嚴查處一批履責不力、頂風作案的短視頻平臺,讓嚴重違規、影響惡劣的人付出應有代價,讓亂象多發頻發的短視頻賬號和平臺承擔應有責任,切實形成威懾震懾、樹立鮮明導向。
短視頻具有商品生產屬性,其內容生產者和平臺追求經濟效益無可厚非。但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文化產品,短視頻天然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短視頻創作者和平臺提供信息、娛樂、文化需求服務的過程中,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摒棄唯流量至上、有悖有損網絡道德文明等不良現象和問題,更好承擔起營造良風佳序、弘揚主流價值、凝聚社會共識、構建社會規范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全媒體時代,廣大網民既是網絡信息產品的消費者、接受者,也是媒介環境、輿論生態的參與者、建設者。這在客觀上要求廣大網民要不斷提升素養和能力,秉持理性、審慎的媒介信息消費原則,增強對短視頻信息內容的判斷力、鑒別力,不再為劣質短視頻加持流量;同時對于違法違規短視頻內容、賬號和平臺,以及逾越底線、紅線的不良行為,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亂象,既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也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攜手共建理性文明、健康有序、風清氣正的短視頻生態環境。
(作者梁修明,系媒體人)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