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石榴花開 紅映北岸
10分鐘——沿著感恩路,彝族姑娘吉吉良布從四川涼山州越榮服裝制造有限公司走到城北感恩社區的家。家門口的工作機會,讓吉吉良布可以每天下午6點多到家為弟弟妹妹準備晚飯。
2023年以來,寧波江北區深入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旅游促進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堅持項目化運作、品牌化建設、社會化推動,使各民族“互嵌發展”更加深入、“共享共融”更加凸顯、“同心共富”更加有力。
吉吉良布所在的越榮服裝是涼山州越西縣東西部協作項目輕工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寧波江北區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由寧波長榮制衣有限公司和越西縣農業和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投資建設。自2023年8月正式投產以來,已招收越西本地員工140人,其中脫貧戶48人。據越榮服裝總經理王興志介紹,根據廠房設施和設備的設置,企業在達產狀態下可實現銷售額8000萬元以上,實現稅收1000萬元,用工規模可達450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北岸石榴紅就業行動”實施以來,除了招引企業落戶越西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外,江北區還圍繞寧波港航服務等多個優勢產業,實施“企業下訂單、勞務地接單”的培訓模式,在越西開設了裝卸機、挖掘機等技能培訓班,輸送人員到寧波對應企業,有效促進各民族群眾互嵌式發展。
依托各級平臺載體,江北區以雙向交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為抓手,通過組織開展多領域、多形式的交流活動,全面深化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增進年輕一代的友誼,讓小小石榴籽抱得更緊更密。
為進一步加強各族青少年交流,甬庫青少年“探訪絲路文化 傳承華夏文明”融情夏令營活動在寧波、庫車兩地開展。
來自新疆庫車的27位青少年與來自寧波的19位小學生展開了兩地10天的“手拉手”研學之旅。在寧波博物館、寧波海絲國際交流中心、中國港口博物館、三江口等地,來自庫車的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寧波海港歷史和文明,感受東方大港的魅力。
研學行程中,孩子們還來到了位于寧波北侖的萬人沙灘,來自庫車第七小學的艾克桑·阿不都外力滿臉喜悅地說:“在新疆我們把湖泊稱作‘海子’,我從小就很想看大海,現在我終于如愿了。”
寧波“海絲之旅”結束后,19位寧波本地的學生跟隨庫車的孩子一起前往新疆,領略古絲綢之路的魅力。“從東海之濱來到天山腳下的庫車,在游中學、學中研、研中思、思中行,這一路的成長和收獲是綿延不斷的,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認知能力,也使孩子們的心胸更加開闊,進一步加深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寧波帶隊老師表示。
在涼山州越西縣中所鎮陶家營村,“絲路驛站”民宿老板娘韓慶丹成了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的受益者。自項目啟動以來,江北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幫助村子從基礎設施到文化挖掘全方位提升。2023年,村子單日接待游客量最高時曾達萬人,日常雙休日也能達到四五百人。
“民宿開業時,正值彝族火把節假期,10天時間,我就賺了1萬多元。”韓慶丹樂呵呵地說道。而在村游客配套服務中心前的馬路上,更多的村民則嘗試起了“外擺”。村民黃皎經營了一家炸土豆絲的攤位,節假日一天有四五百元的收入。最多的時候,外擺的攤位有四五十家,雙休日也有七八家。
“非常感謝江北區的支持,現在陶家營村發展得非常好,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中所鎮黨委書記黃玉平說。
近兩年,江北區積極發揮對口支援機制作用,幫助推動民族地區豐富旅游產品和業態,增強旅游文化內涵和文化品質,在旅游宣傳中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未來,江北區將繼續深入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探索創業就業幫扶新模式,創設寓教于游文旅對口援助品牌,努力繪就各族群眾“心相通、情相融、力相聚”的和美畫卷。(裘夢露 方舟 記者 鮑蔓華)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