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蔡元培創建“進德會”
1916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蔡元培非常重視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品行修養及道德建設,為整飭校風,砥礪德行,1918年初,他在北大發起組織“進德會”。
所謂“進德”,意指通過錘煉個人的道德行為,樹立新的社會風尚,潛移默化、影響他人,達到提升全民道德修養及其水準的目的。1月19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日刊》第49號上刊登《北京大學之進德會旨趣書》,提出組織進德會的目的,在于增進個人道德品質,甘當清流之士,擔負起改良社會風氣的職責。
“旨趣書”明確了進德會甲、乙、丙3個等級的會員條件。其中規定:“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乙種會員,于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戒;丙種會員,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肉三戒。”在“旨趣書”中,蔡元培還概括提煉了加入進德會的三大社會功效:一是可以繩己,二是可以謝人,三是可以止謗。
“旨趣書”發布后,北大教師、職員、學生紛紛響應,踴躍遞交入會申請書。許多知名教授競相加入,甲種會員有李大釗、陳獨秀、許德珩、沈尹默、章士釗、馬寅初、馬敘倫、羅家倫、周炳琳、朱家驊、胡適、王寵惠、辜鴻銘等;乙種會員有蔡元培、范文瀾、傅斯年、錢玄同、徐寶璜、康白情等;丙種會員有梁漱溟、李石曾等。
5月28日,北大進德會召開成立大會,蔡元培擔任主持、發表演講,并當選為會長。日本東京《日支時論》第4卷第2號譯載了進德會宣言,同時冠以引言,稱贊蔡元培是“一代碩學及德望家,素為人之所知,今觀此趣意書,不特可知中國有識者階級之社會道德觀,及對于社會改良之意見,并亦可借以知中國之一面也”。
北大進德會在蔡元培領導下,會員遵守戒律,嚴于律己,提高道德水準,匡正腐朽風氣。蔡元培自己身體力行,兼具道德、學問、文章三者之美,尤其是個人私德修養之完美,臻于極致,堪稱完人,成為公認的模范會員。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