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新四軍丹陽界牌成功反包圍
全面抗戰爆發后,隨著丹北地區抗日斗爭的蓬勃開展,1940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移駐于丹陽縣界牌鎮,指揮該地區的抗日斗爭;中共蘇北區委宣布將丹北、澄西兩個中心縣委合并組成中共(京滬)路北特委,以陳光為書記。其中,丹陽縣界牌鎮附近為特委和新四軍六師十六旅五十一團(陳光為團長)的活動區域。
1942年春,陳光帶領五十一團全體戰士在幺壩休整。敵人得到消息,于4月29日深夜糾集了一千多日偽軍,對五十一團駐地和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所在地廿七圩埭實施突襲,并計劃于30日下午包圍上述地區。30日凌晨,五十一團接到偵查員報告:在羅家新橋和張家橋方向發現有日軍撲來!
陳光立即決定:一連指導員顏誠帶領一連一排從羅家新橋正面阻擊敵人;一連連長嚴成志率領一連其他戰士在張家橋阻擊敵人,在指揮部安全撤離前堅決守住陣地;二連指導員陳金林率二連部分兵力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一連;二連連長張卒林率部分兵力掩護機關工作人員轉移。
一連指導員顏誠率一排趕到羅家新橋時,發現已有小股日軍占領了橋北的歇涼亭,而大批日偽軍則停留在橋南的河堤上,準備過橋。顏誠隨即命令一個班帶1挺機槍,向歇涼亭上的日軍發動突然襲擊,奪回歇涼亭;顏誠帶領兩個班(其中1個班配有1挺機槍)占領制高點和側翼有利地形,封鎖橋南敵人的前進道路。
3個班的戰士立即分頭行動,1個班立即向橋北的敵人發起攻勢,很快擊斃了敵人的機槍手,并將敵人擊退到亭邊的麥田里。為了讓敵人的先進武器無法發揮作用,這個班的戰士們隨即跟著沖進麥田,和敵人展開白刃戰,其他戰士也趕來支援,很快又擊斃了7個日軍。殘敵不敢戀戰,在對岸敵人重機槍的掩護下倉皇退回橋南。一排遂占領歇涼亭,利用敵人搭建的工事繼續激戰。
與此同時,由孟河方向進犯的敵人剛進至張家橋,就遭到一連的迎頭痛擊,被迫退回對岸。不久,敵人一面隔著河用擲彈筒向新四軍陣地射擊,一面繼續發起沖鋒,企圖渡河。一連頑強應戰,擊退了敵人的再次進犯。
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五十一團部隊掩護機關工作人員從笆斗山南邊、南北兩路敵人的夾縫中沖出合圍,安全轉移到向黃山。掩護指揮部撤離后,五十一團又派出小部分兵力在廿七圩埭繼續活動,讓敵人誤以為該地仍有大批新四軍,吸引了大批敵人,為阻擊部隊撤退創造了條件。戰至當日中午,各阻擊部隊相繼擺脫敵人,與大部隊會合。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