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凝共識展擔當 助力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
人民政協網廈門1月22日電(記者 照寧)新能源產業前景廣闊,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2023年,廈門新能源產業保持高速增長,規模已超千億元,同比增長32.2%,成為對廈門工業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這組振奮人心的數據背后,離不開黨委、政府和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也凝聚著廈門市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心血。今年廈門市“兩會”期間,多個民主黨派分別提交相關提案,為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開出“良方”,助力廈門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
“當前廈門新能源產業存在著落地基礎保障、產業發展配套平臺、產業創新生態構建不足等短板。”民進廈門市委會經過前期調研后提出建議,結合“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建設方案,盡快出臺廈門《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擴大港口碼頭堆場倉庫規劃建設。加快搭建新能源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技術咨詢、培訓交流服務;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監測評價體系,定期發布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探索產業與技術創新,促進新能源產業引領發展,由科技部門推出新能源重大科研項目指南,如新能源材料、固態電池、碳足跡核算等,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加強新能源領域標準化工作,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等各級各類標準制定修訂。
“鈣鈦礦是目前最具潛力的新一代光伏材料之一,有望替代和補充傳統晶硅光伏電池,推動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致公黨廈門市委會調研了解到,目前廈門在該產業的人才、技術、資金、政策、應用都處在初期。為此致公黨廈門市委會提出,應對鈣鈦礦電池產業給予貼息、獎勵或補助等財政資金支持;加強產業標準制定和監管。完善鈣鈦礦電池產業鏈,積極引進上下游企業,打造鈣鈦礦電池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核心技術攻關,針對鈣鈦礦電池研發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包含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由政府部門牽頭,聯合已落地的鈣鈦礦龍頭企業、光伏應用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共享產業發展動態,共同培養技術人才,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助力廈門市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型電力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美元。”新能源產業屬“長周期、寬領域、高成長”的發展賽道,民盟廈門市委會提出,近年來廈門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猛、是我國電力電工產業主要基地之一,應趁勢而上搶抓產業機遇。建議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引進頭部科研機構、聯合屬地科研院所,針對安全控制、傳輸、新材料等各個細分領域,搭建科技攻關、產品研發、設計、測試和量產的全流程的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培育高科技企業,深度參與國家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創造新型電力系統創新技術的示范機會,在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和電動福建行動中,積極創設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應用場景。編制標準,發揮廈門金磚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一帶一路支點城市的出海優勢,引領標準國際化,借此促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并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