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為預制菜入校加把“鎖”
?委員呼吁建立食育課程體系
人民政協網1月26日電(記者 顧意亮)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消費方式的轉變,預制菜產品大規模涌入市場,甚至進入學校。在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上,預制菜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委員們普遍認為,預制菜市場在高增長的同時,行業標準并不完善,整體上還不夠成熟。大趨勢發展的情況下,建議預制菜產品只可以進入消費者有主動選擇權的商品市場,而不得進入讓消費者被動選擇的市場,如學校食堂、職工食堂、養老院等。
在一眾建言中,全國政協委員郁瑞芬提出,其實可以為預制菜進入校園加把“鎖”——推動幼兒園、小學建立系統的食育課程體系。
營養不營養,健康不健康,孩子們自己也應該有知情權。
郁瑞芬委員認為,培養兒童、青少年對于食物的正確認識以及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系統的食育課程體系,包括食育知識、食育藝術、食育行為、食育利益、食育情感等多方面內容的教育要求,通過食品健康教育課程、短片、教學實驗、科普讀物、食育游戲等多種方式,以主人翁視角向兒童、青少年普及了豐富的食物營養價值方面的知識,并同時組織進行系列食物辨別和生長過程觀察的實踐活動,通過具象、感性的知識講解途徑,讓兒童、青少年直觀地掌握食物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營養均衡的重要性,逐步實現食育與飲食實踐的融合。
她說:“食育課程將有效指導兒童、青少年學會辨識食物的安全性、來源、營養價值,了解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當然,食育課程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庭也是“第二戰場”。
“從兒童、青少年食育的角度,家庭食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直接影響、決定了孩子成長中的飲食偏好和飲食習慣。”在郁瑞芬委員看來,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和交流,建立幼兒園、小學與孩子家庭的良好教育聯系,從而給予孩子全方位的食育和良好的家庭飲食環境,強化對孩子的飲食文化教育。相信食育課程將教會孩子們哪怕是面對預制菜,也能“被動作為”、主動選擇,從而讓校園午餐更營養更健康。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