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以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托起老年人高水平生活
應當緊緊圍繞老年群體需求,把握銀發經濟發展機遇,充分調動銀齡資源,構建現代化銀發產業布局,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老齡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按照聯合國有關老齡化的劃分標準,我國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為更好回應和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旨在通過挖掘和發展銀發經濟,化危機為契機,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確保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诖?,應當緊緊圍繞老年群體需求,把握銀發經濟發展機遇,充分調動銀齡資源,構建現代化銀發產業布局,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優先發展民生事業,打造老年宜居環境。發展銀發經濟,應當重點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以需求牽引供給,聚焦老年人醫、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大力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助餐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等高頻服務,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社會等生活場景,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便利其安享幸福晚年。具言之,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企業圍繞老年用品制造、康復輔助器具、智能家居用品、適老化改造服務等產業進行發展,加快設計和研發更具便利性、操作性、契合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的適老化產品,助力家庭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同時,針對老年群體使用較多的產品設備,通過融入語音識別功能,及一鍵求助模式,禁止廣告插入及字體放大等適老化設計,增強產品無障礙化和對老年群體的包容性、適應性,助力老年人自助養老。此外,為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日常居家養老需要,應當鼓勵企業深入老年人口密集區舉辦規?;⑦B鎖化的安寧療護機構,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集中托養、日間照料、醫療養護、助餐服務等多元化、個性化養老照護服務,形成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的醫養結合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滿足居家養老需求。
發展養老服務新業態。銀發經濟覆蓋面廣,產業多元。除與日?;旧钏璧尼t、食、住、行相關產業外,還包括老年旅游業、養生運動、教育培訓等高品質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但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需求亦不容忽視。在物質基本不愁、健康水平持續改善、生活需求顯著提升的背景下,老年旅游文娛、教育培訓等產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此,應當充分挖掘具有中國特色的適老休閑服務,高質量推動發展符合老年需求的新業態。通過促進養老與旅游、休閑、教育等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有效延伸服務鏈、壯大產業鏈,以供給創造需求,讓老年人走出家門更具動力,在社會交往中提升老年群體精神文化層面的滿意度,讓“老有所樂”,充分釋放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增強市場動力。
重視開發和利用老年人力資源。銀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消費,也離不開人才儲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年群體規模日益增加,人口代際失衡問題逐漸突出。因此,開發銀齡資源,重視和促進老年人再就業,不僅是提升老年人可持續消費能力、保障老年生活品質的客觀要求,也是順應人口結構變化,有效延長人口紅利期和挖掘二次人口紅利,為我國經濟發展持續賦能的重要舉措?;诖?,我國應當進一步完善老年人就業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明確退休再就業人員的法律地位,強化對老年勞動者再就業權益的保護。同時,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老齡觀,消除用人單位對老齡就業者的歧視和不當限制,鼓勵企業積極接納退休老年群體,并對雇傭退休老人的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和稅收優惠,為老年人創造良好就業環境的同時,也為銀發經濟發展做好充足人才儲備。
(作者魯曉明系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洪嘉欣系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