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休閑>茶旅人生

龍須茶:我的春天近了

2024年02月28日 16:04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用龍須茶拼作的“壽”字

龍須茶

本報記者 徐金玉

你可能見過如銀似雪的白毫銀針,見過金黃黑相間的金駿眉,見過條索緊結烏潤的大紅袍……但你可能還未曾得見這款福建茶中的“顯眼包”,只需一眼,便足以令人過目不忘:它個頭不小,足有一兩寸長;色澤深褐,兩頭尖中間鼓;最為特別的,是它周身被“五花大綁”,根根紅線將其纏繞,打眼一看,恰似春節里拉長版的“紅燈籠”。

它正是福建茶中頗為小眾的獨特存在,名為龍須茶。龍年品龍茶,這款龍須茶,到底有啥來頭?

百年老茶的前世今生

“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洲茶名色有蓮子心、白毫、紫毫、龍須、鳳尾……等類。”在清康熙年間崇安(現武夷山市)縣令陸廷燦所著的《續茶經》中,曾記述著這樣一句話。不少業界人士由此推斷,龍須茶誕生于武夷山,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寥寥數筆,再無過多著墨,卻也勾勒出人們對龍須茶初創時的無盡遐想。而“低調”似乎是它的本色,歷經一段時間的沉寂,直到改革開放后,它才“恍然”間被人們從記憶的匣子中放出,再度走進大家的視野。

已邁入耄耋之年的茶葉專家葉興渭,仍記得當年生產時的往事。“20世紀80年代初,來自安溪的商家發來訂單,我才開始在武夷山和建甌兩地挖掘和制作龍須茶,一共制作了兩三批。”葉興渭介紹,龍須茶的采制時間比較晚,通常要在谷雨之后,采摘標準是一芽三四葉,甚至連芽也要全開面,連梗一同采下。

武夷山市茶場原場長祖耕榮,也是在訂單的促成下,才與龍須茶結緣。“2004年前后,接到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我開始組織老師傅們重新制作龍須茶。用不同品種制作的龍須茶,內在品質和口感也存在不同。例如,以水仙為原料制作的龍須茶,沖泡后茶湯呈橙黃色,滋味醇厚,極耐沖泡。”祖耕榮說,時至今日,龍須茶的生產再未中斷,在武夷山和建甌,仍有人像他一樣在少量生產龍須茶。

在祖耕榮看來,龍須茶最特別的工藝在于扎束,而最難的工藝在于烘焙。

“這款茶和大紅袍的烘焙不同,需要歷經多次的低溫烘焙。”祖耕榮說,龍須茶扎束后,內部包裹的茶葉不易烘干,若是一次性地進行高溫烘焙,雖然內里的茶葉達到烘干程度,但由于外部受熱過多,茶葉很容易一碰就碎。

正因如此,制作時要把控好火候,先低溫烘焙再攤涼回潮,給茶葉內外的干濕度留有轉化空間,當內部的濕氣逐漸反到外部時,再進行補火,如此反復多次,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此時,精制的武夷巖茶也需要進行炭焙。它們剛好利用彼此炭焙結束后的空檔,交替循環進行。這樣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烘焙房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龍須茶的生產也延長了茶葉的采摘期,產業鏈的延伸,同樣也為茶農增收帶來積極影響。”祖耕榮說。

可喝可用的“全能”選手

提到龍須茶,絲線絕對是其獨樹一幟的標識。龍須茶由絲線捆扎成一束束的茶條,也由此又名“束茶”。

“有消費者在沖泡時會將部分絲線剪下,僅留下其中一端。隨著水的浸潤,干茶慢慢在杯中舒展筋骨,恰如龍須鳳尾,煞是好看。”葉興渭說,但考慮到絲線的安全性和衛生性,建甌的生產者也逐步做出改良,有人改用竹絲來扎束龍須茶。

而在貴州貞豐,龍須茶則被裝入一個個小罐中,裝罐前會特意為其“解綁”,此時茶品已定形,同樣不會影響沖泡效果。

今年春節前夕,福建省茶葉協會監事長、廈門茶葉學會原副會長徐慶生到貴州過年,專程到貞豐去看龍須茶。“這里的龍須茶狀似毛筆頭,當地人稱其為狀元筆。”徐慶生介紹,“據說它是19世紀從江西鉛山傳過去的,鉛山和武夷山緊密相連,這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龍須茶可能起源于武夷山。”

到了貴州,“入鄉隨俗”的龍須茶在工藝上也有所變化,以綠茶和黃茶為主。“該茶剛制出時澀感強,為此要先貯藏兩年后再品飲,此時經過轉化后的龍須茶,滋味變得甘甜醇香。”徐慶生說。

除了可以喝,龍須茶還是可以用的“全能”選手。“它絲線的顏色,會根據使用的場景來變化:纏黃線時,用于寺廟;纏紅線時,用于婚嫁;纏藍線時,則用于喪葬。我們無法溯源其使用方式的歷史脈絡,但這種方式流傳至今,也成就了龍須茶別樣的自身價值。”葉興渭說。

“或許你想不到,我們最大的客戶其實在海外,龍須茶是墻內開花墻外香。海外的一些客戶也是將其用在寺廟、媽祖閣等場所。”祖耕榮說,如今,他自己也在挖掘龍須茶的優勢,開辟出了新用途,將其作為金針梅黑蒜的干燥劑來使用,效果特別好。

“能將龍須茶傳承至今,一方面是社會需求使然,一方面也源于肩上的責任感。”祖耕榮介紹,為了幫扶周邊的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他特意將扎束這項工作交給她們去做。“扎束工藝相對簡單,很好上手。她們扎一個我們給兩三塊錢,有的人一天能扎上百個,于她們而言,也是一份額外的收入。”

人氣漸旺地喜迎春天

前不久,來自江西省撫州市的樂安縣政協委員、王坊村駐村干部賀榮真專程驅車來到武夷山,與龍須茶來了一次“網友奔現”。

“很早之前,我和祖老師相識,了解了不少武夷山的茶葉知識,也由此知曉了龍須茶。尤其是聽他提到能帶動當地百姓增收,立刻讓我眼前一亮。”賀榮真笑著說,作為一名駐村干部,他一直希望能為村民們做些實事,找尋各種機會為他們牽線搭橋。

“今年年初,我在武夷山實地走訪觀摩了龍須茶的制作后,就將一批尚未扎束的龍須茶帶回村里,不少村民都想參與。他們算了一筆賬,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扎束,哪怕一天得空只能捆扎上幾十個,也有幾十甚至上百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賺錢。”賀榮真說。

這兩天,他正在參加縣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等回村后正準備問問大家扎束的進展。“我已和祖老師那邊對接好,到時會由他來統一收購這些龍須茶。如此一來,銷路也不愁了!”賀榮真笑著說。

如今,看到龍須茶的人氣越來越旺,祖耕榮倍感欣慰。

“聽南平市政協委員邴貴君說,他們正打算將龍須茶制作技藝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后也會在直播平臺上,更多地講述龍須茶的故事。”祖耕榮笑著說,“龍須茶,在龍年迎來新機遇,如今春暖花開,也希望這款有鮮明特色的茶,能迎來自己的春天!”


編輯:陳姝延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偷拍免费2020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免费看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