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休閑>茶旅人生
茶,旅途中的儀式感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人們或歸家或出游,旅途漫漫。尤其一人出行,更顯旅途的單調。我給自己找了個出行“搭子”——茶,也借此打造旅途中的儀式感。
作為一個愛茶人,各式茶具自詡應有盡有,旅行茶具也是簡繁皆備。最開始出行,我會帶上一整套旅行茶具包,包中壺承、茶壺、茶杯、公道杯,甚至茶盤茶巾都一應俱全。想著如果遇到三五知音,還能以茶會友、品飲一番。
后來發現“此路不通”:一方面,無論乘坐火車還是飛機,大家都是排排坐,很少會遇到與人對面而坐的情況,頂多跟身邊的人說上幾句“謝謝”“勞駕借過”,談不上會友;另一方面,受條件限制,坐席空間狹小,這么大的一個“茶攤兒”在一個小桌板上根本鋪不開,且人們要么行色匆匆,要么徜徉網絡,要么閉目養神,喝水的都少,更遑論飲茶了。因此,我給自己簡化成了“一個人的小茶桌”。
如此一來倒輕便了許多:一個茶壺、一個主人杯,外加一個保溫壺??窟^道坐的時候還洗洗茶,若是坐到靠窗的位置連這步都省略,直接泡茶開喝。
旅途中喝什么茶,也有講究。我一般會選擇袋裝茶,比如鐵觀音、金駿眉、白毫銀針,一是因為便攜,二是因為沖泡時的水溫不需要太高,尤其坐飛機會遇到顛簸,太燙的水泡茶有燙傷風險。高鐵出行時,行駛相對平穩,我也會拿些幾克裝的小沱茶、小餅茶,生普、熟普或老白茶等,用剛剛燒開的水沖泡。
言及此處,我想到兩個關于水溫的小插曲。一次是在飛機上,我問空乘小姐要開水灌滿保溫杯,結果拿回來的是剛好入口的溫水,沒辦法,只好又明確了一下是準備泡茶的,請她給換一杯剛燒開的水。不過換回來的水溫也不太高,約莫80℃,好在我出門從不會只帶一款茶,遂挑了一泡紅茶,淺淺品嘗。
還有我第一次在高鐵上泡茶,去熱水器接水時,發現接了半天都是涼水,還是路過的保潔大姐告訴我,每次要先放一會兒涼水才能出熱水。但其實高鐵上開水的水溫也不能完全滿足泡茶需求,所幸車上可以插電,后來我都帶著便攜燒水杯二次加熱,畢竟要追求“儀式感”,水溫方面不能將就。
經過多次摸索,如今我已經很習慣給自己的旅行打造移動小茶桌了。甚至最近還升級了更簡化的茶具——一個專門用來泡茶的旅行茶壺,壺蓋是磁吸的,取下來就是茶杯;壺口處有濾網可過濾茶葉,投茶倒水出湯一氣呵成,非常方便。每每攤開小桌板、沏上一壺茶,茶香漫溢時,都是我旅途中最放松的時刻。此時放下手機,翻開一本書,靜靜享受這份儀式感帶來的舒適愜意,再長的旅途也不會單調了。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