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金雞獨立”潘光旦
潘光旦少時不僅學習勤奮,也熱愛體育。但不幸的是,一次跳高的閃失使他落下終身殘疾。
當時,潘光旦縱身躍過橫桿,由于右腳用力過猛,著地后挫傷了膝蓋,整個腿部如同扎進千萬根鋼針。然而,他卻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傷處感染了結(jié)核桿菌,不鋸掉右腿會危及生命。那年潘光旦才16歲。他在家休養(yǎng)了整整一年,挺過了那段悶悶不樂的日子。
回到清華園,潘光旦的性情依舊豁達開朗,臉上陽光燦爛,集體旅行一次不缺,多人籃球照打不誤,和別人一樣登山攀上頂峰。他身殘志不殘,無視別人的表情和眼神。在當時的中國,殘疾青年留學尚無先例。有一次,他單刀直入,鄭重其事地詢問清華代校長嚴鶴齡:“我一條腿能否出洋?”校長沉吟少頃,然后用不大肯定的語氣說:“怕不合適吧,美國人會說中國人兩條腿的不夠多,一條腿的也來了。”潘光旦聽后難過了好一陣子。然而,他的成績名列前茅,連教圖畫的美籍女老師都為他鳴不平:“潘光旦不能出洋,誰還能出洋?”最后,校方破例派他出國留學。
1922年冬,潘光旦拄著拐杖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上課。那個寒冷的冬天他摔了7跤,但他并不氣餒。翌年,就只摔了兩跤。在西南聯(lián)大時,潘光旦一度將自己的書房定名為“勝殘補闕齋”,顧名思義,“勝殘”就是戰(zhàn)勝殘疾,“補闕”就是要彌補缺陷。好友聞一多專門為他篆刻了一方“勝殘補闕齋藏”的印章,以示道義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贊許。
1949年10月1日,潘光旦拄雙拐參加了開國大典之后的群眾游行。那天,他身輕如燕,雙拐成了他飛翔的翅膀。后來,“金雞獨立”的潘光旦成了令人矚目的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優(yōu)生學家。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