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浙江:多源齊匯下“春雨”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既是美麗的,也有著屬于時節的律動。連日來,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良三村種糧大戶倪守輝在地頭忙開了,去年收成好,今年想要好上再好,一點也馬虎不得。“為了提升效率,這不年初時,剛購買了這臺新農機,再加上得買種子化肥,流動資金一下有點告急。
一籌莫展之際,農行嘉興洪合支行的客戶經理上門走訪,得知這一情況后,立馬施以援手。每年的春耕備耕,農行浙江省分行轄內各分支行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走訪活動,對接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以幫助其更好地啟動一年生產。很快,倪守輝當場就獲得量身定制的“種糧e貸”貸款方案,足足40萬元,純信用,還有利率優惠。更沒想到的是,兩天后,這筆錢就到賬,燃眉之急獲解,老倪一下眉眼舒張。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信貸”一詞出現了3次,明確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強化對信貸業務以縣域為主的金融機構貨幣政策精準支持。記者發現文件出臺后,多地金融監管局發布通知、部署工作,賦能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近年來,浙江省相關部門,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各類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用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春耕生產施足“底肥”。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就目前而言,針對農戶缺少高價值、易變現的抵質押品的實際,浙江專門建設了惠農政策直通車數字化應用,以數字化為主通道,聯動建設“農業保險+涉農補貼+農業擔保+涉農信貸”功能聯合體,打造農戶“想得到、看得見、用得著、管得住”一站式惠農政策服務平臺,實現全要素全過程惠農服務。
浙江建立農戶信貸“一幅像”評級機制,即以農戶家庭資產負債表融資模式描繪農戶信用畫像,通過“惠農貸款”場景多渠道歸集保險、補貼、擔保等信息數據,建立以補貼增信、以農險增信、以數據互通增信機制,以數據流自動形成農戶信用評級,匹配相應貸款額度,同時貫通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實現農戶“一鍵辦貸”。
與此同時,浙江還建立項目融資需求與信貸產品精準對接機制,貫通“浙里擔”、農業農村部信貸直通車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金融科技手段對農業項目進行精準畫像和擔保額度測算,為申貸項目主體有效增信,實時在線推送合作銀行辦理授信,小額普惠擔保貸款秒批。
當然說到春耕備耕,也不僅是種植業,春節后同樣是養殖業補欄,以及新建圈舍的高峰期,同樣對資金需求量很大。東陽市虎鹿鎮東山村的養豬戶廖祥斌就遇到了這個難題:“今年,我想再購入100頭母豬,但擴大豬圈需要不少投入,但缺少資金。”
農行東陽市支行在走村下鄉后了解到該情況,實地考察了生豬養殖圈舍和生產情況,認為“養殖圈舍抵押貸”這個產品,就非常適合廖祥斌。當天下午,客戶經理便指導他通過“浙牧通”應用申請了貸款,并完成了貸款審批流程,23.9萬元貸款。
據了解,為助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農行浙江省分行把春耕備耕這一關鍵節點,作為三農和縣域信貸投放的重中之重,聚焦糧食生產、油料擴種、農機農資生產供應等領域,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強化金融服務舉措。尤其針對端穩飯碗,截至2024年2月末,該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83.60億元,貸款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16.56個百分點。
浙江還率先開展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險,保障程度從最高1000元/畝提高到最高1400元/畝,覆蓋水稻種植完全成本,同時建設“惠農保險”場景,構建“農民參保的便捷服務端口”,形成“農業災害風險防范監管的精密智控器”,讓農戶參保從最少跑4次、流程超30天,變為一次都不用跑、秒參保,123個農險品種全部實現流程重塑、在線辦理。
“金融春雨”潤透大地,這需要多管齊下。據了解,除了農行浙江省分行,像針對春季氣候多變面對倒春寒、晚霜凍等氣象農業災害,人保財險浙江省分公司成立“春耕服務小分隊”,全面推進“保防救賠”一體化工作,有效實現“前置減險”。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浙江省分行則結合春耕備耕貸款“急、頻、快”特點,提前打通辦貸“綠色通道”,多措并舉保障春耕備耕資金供應。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將“糧農貸”產品進行線上化升級,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授信服務體驗。
春天的腳步才剛邁出不久,之江大地已是火熱一片。在全省“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涉及農業農村領域的6個項目集中開工或投產,涉及總投資39.7億元。瞄準糧食安全、基礎設施、農業產業、鄉村建設等4個重點領域集中發力。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