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涉疆涉藏
鋼鐵動脈為雪域高原插上騰飛翅膀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吉安
初春時節,被譽為“雪域小江南”的西藏林芝桃花盛開,來自天南海北的萬千游客乘坐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天路格桑花·夢圓西藏”旅游專列一路奔向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為即將舉辦的“林芝桃花節”增添了人氣和活力。這一幕,讓住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吉安倍感欣慰,“青藏鐵路的運行,使沉睡千年的雪域高原重新煥發了生機,成為各族群眾眼里的經濟線、團結線、生態線和幸福線” 。
青藏高原,眾所周知的“世界屋脊”,多年凍土層、高寒缺氧和脆弱的生態,曾讓人斷言 “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中國人偏不信邪,1956年黨中央發出修建青藏鐵路的號召,從勘測設計到建成通車,歷經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讓“青藏鐵路要修,要修到拉薩去”的愿望終成現實。2006年青藏鐵路正式建成通車,這條被譽作“天路”的生命線全長1956公里,近一半線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讓西藏在1949年時整個陸上交通只有1000多米能行駛汽車的簡單便道的歷史永遠留在了過去。
曾經,出國容易進藏難。鐵路,對于西藏來說,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現在,雪域高原不再遙遠,漫漫長路變成坦途。“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西藏邁進鐵路時代;2014年8月,拉日鐵路開通運營,徹底改變了西藏西南部主要依靠公路運輸的歷史;2021年6月,川藏鐵路拉林段開通運營,填補了藏東南地區沒有鐵路的空白,歷史性實現了復興號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西藏跨入動車時代。從單條鐵路到路網成型,一張‘Y’字形鐵路網已在西藏大地鋪展開來,林芝—拉薩—日喀則一日通達城市圈已經形成。”郭吉安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在郭吉安看來,青藏鐵路全線通車18年,這座架在雪域高原的鋼鐵巨人猶如吉祥的哈達,為西藏百姓帶來了人氣、福氣和才氣,真正將祖國的溫暖帶到邊疆,讓夢想成為現實。
首先是人氣。新的交通方式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為雪域高原各項事業注入了發展動力。尤其旅游業呈現“井噴”式發展,為餐飲、賓館、零售等行業帶來了巨大商機。青藏鐵路的開通運營不僅有效降低了進出西藏物資的運輸成本,同時西藏的特色農牧業、優勢礦產資源、藏藥加工、高原綠色食品業等都獲得了更大發展空間,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是福氣。位于拉薩西站旁邊的色瑪村有800多戶人家,原先靠天吃飯、種田為生,后來依托鐵路成立村辦物流企業,2015年實現家家小康。曾經住土坯房的低保戶旦增現在當上了老板,買了車雇人跑運輸。27歲的布姆阿牛家住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孜然村,站在家門口就能看見林芝站。拉林鐵路開通后,布姆阿牛通過應聘成為林芝站的一名安檢員。像布姆阿牛一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沿線各族群眾累計達4000多人次。在色瑪村,幸福是寫在臉上的。
第三是才氣。斯朗卓瑪是青藏鐵路通車后的第一代藏族鐵路職工,大學畢業后在拉薩站先后從事客運員、計劃員、售票值班員等多個崗位,先后榮獲西藏自治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由于工作成績出色,目前已走上拉薩站副站長管理崗位。鐵路在為西藏各族群眾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也為西藏各族有志青年提供了寶貴的就業機會。
郭吉安列舉了一組數據:拉薩西站是西藏最大的鐵路貨物運輸窗口站,18年來,該站貨場擴容近一倍,貨物運輸由2006年的31.1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845.1萬噸,煤、水泥、鋼材、食品、百貨等物資在這里走下了火車又轉乘汽車,更加順暢地進入“尋常百姓家”。自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運營以來,鐵路部門累計運送進出藏旅客3538.29萬人次、貨物8424.69萬噸。“有了鐵路,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這是西藏各族老百姓的共同心聲。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郭吉安告訴記者,青藏集團公司將把目光瞄準新質生產力發展,結合地域特點,在保通保暢的前提下,積極打造智慧天路和綠色天路。“智慧天路就是加大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高原鐵路融合應用,走智能化運營模式,最終實現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用最少的人干最漂亮的活。綠色天路是指將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貫穿高原鐵路規劃、建設、運營等全過程,促進高原鐵路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青藏鐵路采用‘以橋代路’方式設置了26個總長52.18公里的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在千里鐵道線上打造了一條長達700余公里的‘綠色長廊’,堅持為所有進出藏的旅客列車安設壓縮式垃圾和污水收集系統,實現了地面零污染和列車零排放。監測數據顯示,當前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的使用率已經達100%。”
今年全國兩會的委員通道上,郭吉安曾擲地有聲說出,“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一直是支撐郭吉安努力前行的原動力,“未來,我們將堅持以更好服務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為己任,繼往開來,奮力譜寫高原鐵路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陳建萍)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