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警惕“污名化”留守兒童傾向

2024年03月29日 11:07  |  作者:李竟涵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近段時間,“留守兒童”話題再次引起熱議。有文章關注監獄內個別犯人的留守兒童背景,通過講述其經歷,探討“留守兒童”與“犯罪”的關系,在網上引發“10萬+”閱讀和廣泛討論。文章想要傳遞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注,初衷是好的,但以個別案例將他們與“犯罪”等負面表述“綁定”,既無助于理性看待和解決問題,又容易滑向“污名化”傾向的漩渦,值得我們警惕。

應該看到,犯罪是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導致犯罪發生的原因則更為復雜。這當中,既有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影響,也有個人生理、心理等自身因素在起作用。早期在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可能成為一個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原因,卻不是全部原因。一味夸大犯人的留守兒童背景,不僅對犯罪原因的分析不夠客觀,還可能誤導犯罪行為的預防。

很多留守兒童確實從小與父母聚少離多,成長環境相對更艱苦,要承受更多寂寞和孤獨,這多少會造成心靈上的“痛”,卻并不必然導向行為上的“罪”,不能因此就秉持“環境決定論”,陷入以偏概全的誤區。我們每個人都是立體多面的,更何況一個包含上千萬人的群體。留守兒童之中,有人鋃鐺入獄,也有人敢于直面命運挑戰、以奮斗成就精彩人生。比如,幾年前刷屏的“冰花男孩”王福滿就是一名留守兒童,為參加期末考試,小小年紀的他冒著嚴寒,步行幾公里山路,頂著滿頭冰花趕到學校;曾以論文致謝感動全網的中國科學院博士黃國平,小時候也有過留守經歷,困苦坎坷的磋磨沒有讓他沉淪,反而讓他求學信念更堅定,“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我們不喜歡苦難,也不歌頌苦難,他們身處苦難中的努力卻值得贊揚。其實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也有許多曾經的留守兒童成長為有用之才,如果因為個體行為給留守兒童群體打上負面標簽,無疑是不公平的,也缺少對這些努力應有的尊重。

更令人擔憂的是,過分渲染留守兒童“犯罪”的片面印象,不僅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還可能導致其成長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社交媒體時代,情緒化、簡單化表達更容易得到廣泛傳播,從而放大“污名化”標簽的負面影響。少年兒童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更易受到這些負面標簽的心理暗示。比如,此前就有一名小學教師見到兩個學生在爭執中,一方說另一方是“留守兒童”,因為“留守兒童就是有問題的孩子”。這種情況的出現,讓留守兒童很難自信陽光地成長,“非留守兒童”也會缺少開放心態與多元視角,對雙方的成長都是一種傷害。一旦這種“污名化”傾向在更大范圍贏得共鳴和認同,就可能引發對留守兒童的排斥甚至歧視,豎起一道觀念上無形的“墻”,導致農民工子女無法在城市接受合格的教育,被迫失去父母的陪伴,給他們本就不易的成長路上再添一道“坎”。留守兒童需要的是更多關心和關愛,而不是雪上加霜的“污名化”標簽。

近些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縣域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民工選擇返鄉就業,讓他們的孩子可以不再與父母分離,享受到親情陪伴。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城鎮化和人口遷移的進程還遠沒有結束,更多農業人口進入城市還是大趨勢,留守兒童現象也將在一段時間內存在。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加快農民工子女隨父母入學,另一方面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父母可以盡量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還可以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邊,共度一段親子時光;學校也應在保護好留守兒童自尊心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關懷,加強對鄉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為孩子們提供更專業有效的心理支持;還要積極發揮村“兩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作用,著力解決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要從根本上讓兒童不再“留守”,必須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不僅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還要讓更多農民工能在城市待得住、找得到歸屬感。愿更多留守兒童能被愛和溫暖環繞,而不是被偏見和“污名”所困擾。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