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湖南衡陽縣:田間進入“春忙”模式
本報訊(鄒健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梁嘉偉)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在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群星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育秧流水線上,村民分工協作,放盤、覆土、灑水、播種……伴隨著機器噠噠的聲響,一個個秧盤成品快速制作完成。
該合作社負責人成瓊介紹,一條育秧流水線一小時可制作800多個秧盤,可供20余畝大田用秧。如今,第一批秧盤經過精心培育已經冒出綠油油的嫩芽,這批秧苗再過10天左右便可移栽大田。
“流水線育秧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還能保證苗齊、苗壯,大大增強秧苗的抗病性,使秧苗更適用于機械插秧。”成瓊說,“這些秧苗不僅供合作社自用,還供給演陂鎮、欄垅鄉、大安鄉等地的種糧大戶,服務周邊區域的春耕生產。”
“今年演陂鎮早稻種植面積為2.2萬余畝,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大田翻耕8000余畝以及早稻集中育秧300余畝,確保春耕生產穩步有序推進。”演陂鎮鎮長鐘江發說。
在庫宗橋鎮城建村,種糧大戶劉高林和村民正忙著平整田地、開溝分箱、施肥、播種。“今年我流轉了480畝水田,其中有50畝用作育秧田,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育秧備春耕。”劉高林說。據悉,該鎮今年計劃實現糧食播種面積5.18萬畝以上,其中水稻4.8萬畝以上,并配備了20個育秧中心為全鎮及周邊地區提供育秧服務。
據悉,今年,衡陽縣計劃實現糧食播種面積132萬畝以上,其中早稻種植面積44.5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60萬噸以上。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動翻耕、育秧、插秧、收割等水稻生產環節機械化作業,不斷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節本增收,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