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浙江出臺新政保障鄉村振興自然資源要素
本報訊(毛華敏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朱海洋)記者從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浙江延續了一批落地成效良好的政策,新增了一批基層訴求強烈的政策,調整了一批更好承接省部要求的政策,出臺了20條“干貨”,涵蓋國土空間規劃保障、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用地用海審查報批、自然資源資產供應、自然資源保護等五大方面。其中,鄉村振興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近年來,浙江出臺了一系列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舉措,以全要素、全領域、全鏈條的服務,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去年,浙江共批準建設用地37.56萬畝,同比增長20.2%,其中重大項目用地報批174個,用地面積14.1萬畝;共批準項目用海145個,面積2.2萬畝;供應建設用地49萬畝,開采石料礦3.45億噸。
去年12月,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獲國務院批復。記者了解到,今年,全省將通過省、市、縣、鄉四級國土空間規劃傳導,統籌安排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布局、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布局等,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源頭保障。
聚焦鄉村規劃,在縣鄉級總規基礎上,浙江將采用粗細兩種方式:顆粒度較粗的,制定“通則式”管理規定,以“指標約束+分區準入”的方式,落實規劃管控要求;顆粒度較細的,則在有條件、有需求的地方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細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領域項目的空間安排。
此外,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浙江明確,允許在城鎮開發邊界外布局的項目準入條件和用地類型,為鄉村振興配套設施、產業融合項目落地提供空間支撐。而針對浙江人多地少、山多田少,且存在的農業空間布局分散問題,浙江將集中連片建設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進一步推動“小田”變“大田”、“巴掌田”變“高產田”,同時還將加快推進林耕置換試點、探索開展“多田套合”試點、有序推進耕地功能恢復、創新深化“土地整治+”模式等工作。
根據計劃,今年,浙江將完成林耕置換兩萬畝,恢復耕地面積30萬畝,逐步實施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布局優化整合,推動構建永久基本農田全部落在耕地上、高標準農田全部建在永久基本農田內、糧食生產功能區全部落在高標準農田中的“金字塔型”耕地保護格局。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