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健全機制 好事辦實
——河南省依托“一庫一單”建設提升村莊環境
唐河縣少拜寺鎮少拜寺村道路建設項目施工現場。 受訪者供圖
清澈的河水從石縫間流過,兩岸花草倒映在水中,不時還有鳥兒從水面掠過……初春,行走在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五女店鎮老莊陳村的清潩河畔,這個曾經污水直排、雜草叢生的“臭水溝”,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村民們散步休閑的好地方。
“以前不要說在河邊散步了,路過都要捂著鼻子。”老莊陳村村民陳建營回憶起曾經的“臭水溝”說,以前村里的污水都直接流到河里,河水又臟又臭。“去年,村里的污水都進了管道,河道也進行了治理,環境好多了!”提起如今村里的環境,陳建營臉上堆滿了笑容。
老莊陳村的變化,得益于村內的生活污水項目在2023年納入“鄉村建設項目庫”。2023年,在充分聽取群眾的需求后,五女店鎮按照“村申報、鄉審核、縣審定”的程序將老莊陳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納入了鄉村建設項目庫,并列入2023年區級鄉村建設任務清單。項目實施后,老莊陳村污水問題全面解決,排前路全部硬化。
2023年以來,河南省高度重視鄉村建設“一庫一單”工作,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的省鄉村建設行動專項小組和13個鄉村建設重點任務專項行動專班,開展任務清單編制和項目庫建設工作。目前,河南省將“一庫一單”工作作為鄉村建設資金撥付、調度考核、示范創建的重要依據,現已取得積極成效。
健全動態管理機制
“蒼臺鎮后陳排灣村南橋修建工作完工”“畢店鎮老謝莊村農田水利設施升級工程完工”……在唐河縣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專項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郭金山的工作本上,詳細記錄著兩個工程從開始建設到完工的全過程。“這兩個工程原本不在‘一庫一單’的建設規劃中,是我們調整后加入的,所以特意跟蹤了進度。”郭金山說。
“調整后加入”的項目,是唐河縣在推進鄉村建設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和村民需求對“一庫一單”進行靈活調整后新增的項目。除了要完成“一庫一單”項目統籌匯總的任務,為了驗證項目的可實施性和實效性,專項小組辦公室還經常對在建項目和規劃項目實地調研勘察,并與村民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在調研和溝通中,我們發現原來規劃中的一些項目并不完全符合村民的實際需求,而有些村民提出的需求和建議也并未在規劃中體現。這時就需要對‘一庫一單’進行調整。”郭金山介紹。
經過村民、鄉鎮、縣創建辦三方座談后,“蒼臺鎮后灣橋建設”“畢店鎮農田水利設施升級”兩項工程成為唐河縣“一庫一單”項目,并于2023年底完工。
唐河縣對“一庫一單”的動態調整,是河南省在推進“一庫一單”建設中明確編制重點、強化動態管理的縮影。河南省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項目為重點,將群眾需求強烈、短板突出、兼顧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的項目優先納入“一庫一單”項目,并及時建立并動態更新項目庫。2023年,全省共入庫鄉村建設項目4.6萬個、總投資7373.4億元,已落實省級財政資金287.24億元。
與此同時,河南省把當年計劃開工、續建項目和非項目類“184+2”(即編制1個規劃、實施8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動4項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2項工作)工作任務全部編入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實施“月調度、季通報”,對照清單臺賬,定期調度有關部門、地方鄉村建設清單任務和入庫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更新建設進度。目前,各縣市已全部實行“一庫一單”管理,2023年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
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初春暖陽下,在河南省禹州市方崗鎮西爐村新建的文化亭旁,附近村民們正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旁邊流水潺潺、岸青水綠。2023年,禹州市將西爐村“美麗鄉村”提升項目納入鄉村建設任務清單。村內新修的柏油路面兩旁配套修建排水溝1540米、埋設道牙石2400米、綠化12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23盞。“水清了、樹綠了、燈亮了,鄉村面貌發生了大變化!”西爐村黨支部書記崔殿軍難掩喜悅之情。
“村里的路燈亮了!”說起去年的變化,最讓村民王海亭滿意的就是村里的“亮化工程”。王海亭在西爐村經營著一家小超市,原來天一黑就沒什么生意。“現在路燈一亮,超市的收入也跟著漲。”王海亭很是開心。
“村民滿意度是我們考核的重要指標呢!”崔殿軍介紹,禹州市將鄉村建設項目完成度、村民滿意度等指標作為項目質量的考核內容。“每個指標都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和要求,市里會和村民們座談,還會詢問項目建設還存在哪些問題。”崔殿軍說。
與西爐村一樣,河南各地在推進鄉村建設項目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考評機制,推動項目落地落實。對標國家標準,河南省印發《河南省鄉村建設項目庫建設指引(試行)》《河南省鄉村建設任務清單管理指引(試行)》,編制《鄉村建設項目分類表》《鄉村建設項目庫入庫統計表》《鄉村建設任務清單》三張表,明確項目建設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并開展專項考核,將“一庫一單”管理情況作為鄉村建設專項考核重點內容,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組織開展全省鄉村建設年度考核,推動“一庫一單”的深入落實。
優化示范帶動機制
隨著村里大環境逐漸向好,越來越多村民參與到扮靚村莊的行動中來。
“以前院子里面放了很多雜物,又臟又亂,現在大家都比著干,看誰把院子收拾得更干凈,不僅種菜,還種了很多花草,生活環境越來越美了。”家住西峽縣五里橋鎮前營村的翟青峰說。西峽縣不僅鼓勵村民把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還用心裝扮自家小院。有的做了好看的盆栽,有的在院里布置了水車微景觀,還有的用廢棄房梁裝飾了雞舍。干凈整潔、別具特色的鄉村美景也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西峽縣作為全省第一批20個鄉村建設示范縣,也是河南“一庫一單”建設的“先行者”。作為指導示范縣,西峽等20個縣結合“184+2”重點任務,建立項目庫和任務清單,推動將“一庫一單”納入縣委、縣政府重點督查范圍,提升建設質量。2023年,依據“一庫一單”,推動行業部門下達鄉村建設示范縣建設資金48.78億元、獎補資金2億元。
就在西峽縣推動鄉村建設項目落地的同時,一場“微改造、精提升”的行動正在三門峽市展開。
舊犁耙、舊瓦片、舊水缸,都被重新利用,清理過的裸露土地上種滿了各種草木,修整后的街道依然保留了村民的菜園。不少村莊整治后引來了天鵝、白鷺棲息……
“從2021年開始,我們集中開展各類整治活動1690余次,始終杜絕形式主義、不搞大拆大建,根據一村一情、一村一策、因地制宜,通過‘微改造、精提升’的思路推動鄉村建設工作。”三門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耀武說。
“微改造精提升”雖然不轟轟烈烈,但卻對鄉村建設卻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推動作用。目前,河南省指導示范縣進一步強化先行村改造提升,優先將縣委、政府確定的1421個先行村涉及建設內容納入“一庫一單”管理,落實建設資金,優先安排實施,現已提升到位613個先行村。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