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加快育種創新 提升黃淮海大豆產能
——從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會議上看大豆產業發展
2023年秋,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高鳳菊在山東省禹城市夏大豆示范基地進行測產?!≈旃谛邸z
大豆是我國傳統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營養成分豐富,加工成的豆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受歡迎。2023年,我國大豆和油料作物面積達到3.5億畝以上,大豆產量達2084萬噸。要持續提升大豆產能,需要從提升單產上挖潛,品種上就要有突破。
作為我國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黃淮海地區近年來大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種植技術不斷提升,在常規育種、全基因組選擇、生物育種等領域取得進展。日前,在山東省德州市召開的第十四屆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會議上,記者了解到,2023年黃淮海地區大豆育種技術不斷創新,大豆高產攻關和大面積示范效果顯著,在鹽堿地上創造了高產紀錄,黃淮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走向大面積推廣。
聚焦提單產
2023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將大豆、油料生產目標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內容,攻堅克難擴面積,千方百計提單產。
德州市擁有耕地面積965萬畝,是全國重要的糧食、蔬菜、畜牧主產區,常年糧食產量150億斤以上。該市扛牢糧食生產政治責任,建立四級“書記抓糧”機制,堅持糧食和大豆種植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拔覀儎撔抡咧С煮w系,制定出臺了《加快全市大豆產業發展的意見》,支持全產業鏈發展。整合中央、省、市、縣四級資金,將大豆種植補貼標準提高到每畝300元?!钡轮菔姓f副主席辛志才說,2022年以來,德州市連續兩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超額完成省部署的種植任務。
德州市年加工大豆能力達120萬噸,大豆蛋白產量占全國40%以上。“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依托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致力服務當地大豆生產,聚焦大豆生產關鍵核心問題,創造了山東省大豆高產典型。”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高鳳菊告訴記者,要盡快培育出符合加工企業需求的大豆新品種,通過良種良法配套,促進當地大豆產業發展。
促進良種布局區域化
培育優質高產的大豆品種,不僅要有政策上的支持,還需要技術上的創新。不同大豆品種在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上有較大差異,對種植區域和栽培條件有不同要求。大豆新品種的審定則有助于加強品種的管理,促進大豆生產良種化、良種布局區域化。
“2023年黃淮海地區新審定了大豆新品種115個,其中,國審品種22個,省級審定93個,為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和高油高產品種培育推廣提供了有力的品種支撐?!秉S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主任委員盧為國介紹,“齊黃34”“鄭1307”和“菏豆33”被列為國家農業主導品種,“柳豆108”“華豆15”“華豆16”等企業參試品種通過品種審定,企業育種創新能力正在逐步加強。
為了鑒定新育成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態地區的豐產性、適應性及抗逆性,黃淮海地區2023年設立了15個試驗點,22家參試單位提供52個參試品種,在田間根據品種生態適應性有選擇地進行多點適應性觀察試驗。同時開展大豆光溫敏感度、生育期組、花葉病毒病、疫霉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煙粉虱、斜紋夜蛾、抗旱、耐鹽、品質等11個性狀鑒定,為育種家篩選大豆品種和進一步參加區域試驗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針對育種過程中存在的人工雜交困難、骨干親本缺乏遺傳多樣性等問題,黃淮海地區實施大豆種質基因庫基礎群體構建與輪回選擇項目,在完成8個省區級833份種質的第四輪導入任務基礎上,構建了高產、高蛋白、高油等輪回選擇專用群體,供黃淮海地區20多家單位利用。利用輪回選擇方法,創制出一批高產、高蛋白、抗病等大豆新種質新材料。
緊盯產業需求提升育種水平
在河南省滎陽市,大豆品種“中黃301”平均畝產367.26公斤;在河南省獲嘉縣,“鄭1307”品種平均畝產321.8公斤;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陳家莊村,3500畝的“冀豆21”高產創建示范田采用麥茬免耕覆秸播種技術,畝產328.79公斤;在山東省東營市0.2%低度鹽堿地,“中黃357”平均畝產319.29公斤……配合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個十百千萬”高產創建工程,黃淮海各地繼續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和高產創建。經專家實收測產,2023年畝產超過300公斤的田塊有24個,高產攻關和大面積示范效果顯著。
“推動大豆產業發展,要堅持擴面積與提單產并舉、種業與種植技術并舉,最根本的就是種業先行。當前大豆品種的培育,仍要以提升產量為目標,關注病蟲害控制、除草等問題,多方向發力,提升育種水平?!敝袊こ淘涸菏可w鈞鎰說,由于育種周期較長,還需要在改進現有高產大豆品種的種植技術上下功夫,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楊文鈺介紹,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更需要耐蔭、抗倒、耐密、熟期適宜、宜機收的高產大豆品種,各地要進一步篩選和培育適合本地的此類品種。就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情況看,全國大豆畝均產量達84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公斤。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吳存祥表示,面對新的生產形勢,資源、育種技術、育種組織形式、種子企業主體創新能力需要繼續提高,聚焦高油高產大豆品種培育,關注大豆品種需求和產業形勢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據了解,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自2009年成立至今,聯合了黃淮海地區多個省市的科研單位和企業,通過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等方式,凝聚了黃淮海大豆育種科研力量。盧為國表示,目前,黃淮海大豆育種依然任重道遠。2024年,協作網將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為鞏固好大豆擴種成果、持續提升大豆產能貢獻力量。抓住高油高產大豆攻關、生物育種、鹽堿地利用的機會,不斷提升黃淮大豆育種水平,促進黃淮海大豆產業的良性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