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聲>資訊
“追夢中華·同心筑夢圓”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黃陵縣參加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人民政協網延安4月5日電 (實習記者 李梓源)《史記》有載“黃帝崩,葬橋山。”沿著廣袤的黃土高原一路向西,可達陜甘交界帶子午嶺余脈中的橋山,黃帝陵就聳立在此。
清明時節,“追夢中華·同心筑夢圓”2024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一行驅車前往陜西省黃陵縣,參加了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向陽草木青,明媚春光暖。剛剛下車,采訪團成員就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翠綠覆蓋著群山,氣宇軒昂的軒轅殿位居視野中央。
“真不愧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拜謁黃帝的圣地和精神家園。”第一次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置身于橋山古柏樹群,加拿大搜羅集團執行董事陳林感慨道。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中華民族對黃帝的祭祀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漢武帝時期。
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現場 (李梓源 攝)
來到軒轅廣場,“一帶一路”通訊社執行總編輯王群率先舉起手機面向鏡頭錄制起短視頻。對著鏡頭,他一邊介紹著軒轅廣場現場公祭的準備情況,一邊講述著自己的所感所想。“如今,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已經成為聯結海內外中華兒女情感的重要紐帶,我希望通過拍攝視頻讓海外僑胞們獲得更多現場體驗,用鏡頭傳播出這神圣的一刻。”
9時50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參祭人員全體肅立,現場鼓聲雄渾,鐘鳴悠遠。擊響的34通鼓聲,象征著全國34個省級區域以及所有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鐘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120名身著禮服的男女合唱隊員與120名身著56個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齊唱《黃帝頌》,樂聲響徹橋山沮水,典禮拉開大幕。一條長56米的“金色飛龍”,從祭臺中心盤旋騰躍而起,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飛入云霄。
典禮上一條長55米的“金色飛龍”從祭臺中心盤旋躍起 (李梓源 攝)
“太壯觀了!”同樣是第一次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迪拜新聞網編輯主任張惠卿激動萬分,“對于海外僑胞來說,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不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更像是一股繩將所有華夏兒女緊緊地扎在了一起,形成了精神上的共振和升華。”
典禮儀式結束后,由中國僑聯、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甲辰(2024)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紀念植樹活動暨“僑心林”門檻石揭牌儀式正式開始。儀式上,采訪團副團長、陜西省僑聯副主席尚小紅表示,“僑心林不僅是樹木的匯聚,更是歸僑愛國情感的匯聚,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筑中國夢的象征。”
采訪團副團長、陜西省僑聯副主席尚小紅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李梓源 攝)
“今年僑胞們植樹的身影變多了。”連續兩次參加黃帝陵植樹活動的俄羅斯中國電視臺聯合創始人劉佩鑫說,“把樹種在這里,把根留在這里。不僅是‘僑心林’,還有各族人民種下的‘民族同心林’都將與山上八萬多棵古柏共生共榮,就如中華民族正不斷增長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