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xiāng)村振興 美麗鄉(xiāng)村 農業(yè)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yè)>資訊

“精”字發(fā)力 “穩(wěn)”字落地

——從三個關鍵詞看山西春耕圖景

2024年04月08日 14:43  |  作者:馬玉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進入4月,山西從南到北依次進入春耕播種大忙季。清明前夕,一場春季農業(yè)生產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現場推進會在素有“山西糧倉”的運城市召開,打響了山西三農戰(zhàn)線齊抓共管、穩(wěn)糧促收的號令槍。

推進會上,既有穩(wěn)政策、穩(wěn)面積、提單產的新安排,也有高標準農田建設、“噸糧田”創(chuàng)建、良種良技良機融合推廣的好方法,共同為這幅生機盎然的農忙圖景起筆“耕”新。

精耕細作提單產

“今年墑情好,現下冬小麥已經孕穗,數一數都有10排穗子,‘噸半糧’目標肯定能完成。”運城市鹽湖區(qū)金樂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董會龍自信地說,他的合作社承擔著502畝的冬小麥和夏玉米一年兩熟“噸半糧”創(chuàng)建示范工作。

“想要多打糧,就含糊不得。”董會龍說,在種子上,他選種了抗病抗逆的“中信麥28”,采用了小麥玉米兩晚兩增、小麥一噴三防提早增次、玉米高密種植精準調控、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高效節(jié)水等高產栽培技術。并通過深耕耙壓精細整地、“四適一壓”精勻播種、水肥因苗控量增效管理等“六精融合”達到作物在耕、種、管、防、收、烘等環(huán)節(jié)的精細化管理。

董會龍的“不含糊”讓農田告別粗放管理,實現精耕細作,換來了糧食產量的高效提升。2023年合作社的小麥畝均產達到620.5公斤,玉米畝均產895.4公斤。

藏糧于技,通過良田良種良技良機良制融合提產能,精耕精種精管精防精收精烘增單產,山西各地深挖單產提升潛力,實現了“噸糧田”邁向“噸半糧田”。

強化精耕細作,提升糧食單產能力,今年,山西將在20個縣開展整縣整建制單產提升行動,創(chuàng)建玉米“噸糧田”50萬畝,培育規(guī)模種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400個,建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力機型融合平臺,推廣主推技術39項、主推品種31個,組建專家團隊開展包縣包片技術服務,輻射帶動全省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

精準施策建良田

山西多旱地、多山地,決定了既要在打造良田上出對策、下功夫,又要符合實際情況、分區(qū)域推廣種植模式。對此,山西打造高標準農田,以政策支持和農業(yè)技術集成建設高產良田。

今年,山西安排資金36.82億元用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補齊農業(yè)生產“水短板”,推進“向水要地”,支持新增和恢復建設水澆地60萬畝,在9市24個縣開工建設26個大中型灌區(qū);安排資金1.4億元,圍繞大豆、玉米、小麥等核心種源,提升以品種選育為重點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同時,山西加大補貼政策力度,復合種植補助每畝200元,大豆單產提升補助每畝100元,油料作物單產提升每畝補助10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藏糧于地,針對區(qū)域差異,山西各地精準施策,根據地形、水利等立地條件,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有機旱作發(fā)展模式。

山西糧食生產基地臨汾市根據“兩山夾一川”的地形特點,在平川區(qū)以旱改水型、灌溉恢復提升型為主要建設模式,打造高效節(jié)水智慧農業(yè)示范區(qū);在山地丘陵區(qū),以梯田改造型、客土改良型為主要模式,建設集雨補灌型高標準農田;在黃土高原區(qū),以坡改梯型、溝壩地治理型為主,建設萬畝農田。目前,該市建成高標準農田296萬畝。

夏縣尉郭鄉(xiāng)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區(qū)統籌交通、水利、鄉(xiāng)村振興等資金改造提升1.19萬畝,配套800余畝高效節(jié)水噴灌,帶動群眾采用滴灌、微噴灌相結合方式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3000余畝,通過政府投資、社會經營、集體受益的共同開發(fā)模式,吸引了世邦等農業(yè)企業(yè)建設噴灌設施6800余畝,目前已建成了“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wěn)產、生態(tài)良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農田體系。

良田是根基,在多元化政策資金的扶持下,因地分類施策使山西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完善,由點及面,農田變良田。

精打細算增效益

“投入要算成本賬,農民算好增收賬。”夏縣尉郭鄉(xiāng)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區(qū)負責人楊森細細算了一筆賬:大水漫灌變成了噴灌、微噴,減少了水資源浪費,一年兩季作物冬小麥、夏玉米畝節(jié)水65-90立方米節(jié),水率20%-25%,畝均節(jié)水80元;由習慣單一追肥變?yōu)樗释竭M行,同時大力應用配方施肥技術,一年兩季作物畝減少施肥量純養(yǎng)分10公斤左右,畝均節(jié)肥75元;換來的是,畝均增產糧食冬小麥55公斤左右、夏玉米65公斤左右,畝均增加300元收入。

“這些噴灌設施年畝投資200元、微噴設施年畝投資70元,年畝節(jié)本增效達255元-385元。”夏縣農業(yè)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新技術、新設施的推廣實現了糧食生產節(jié)本增效,也堅定了農民種糧的信心。

在董會龍看來,智慧噴灌設施的應用讓他的農田得以“去埂增田”。隨著土地種植集中化和節(jié)水灌溉設施規(guī)模化,起著田地分界、引水控水作用的田埂逐漸弱化,“去埂增田”便利了連片規(guī)模種植,擴大種植面積。他說:“200畝農田去完田埂以后能多種15畝左右,按平常的產量,可能就是1.6萬到1.7萬斤產量,目前小麥1.3元一斤,能多賺1萬余元。”

做好穩(wěn)糧增收,記者看到,一些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探索出新方向,做足“產業(yè)+”文章,建成秸稈飼料化處理加工、面粉加工、農產品電商展銷項目,實現了項目區(qū)糧食生產的全鏈條延伸和提升,增加了示范區(qū)的效益。

精打細算賬的同時,山西建立起農業(yè)農村、氣象、水利等部門會商協作機制,針對春耕春播時遇到的“倒春寒”“病蟲害”“爛場雨”,統籌資源調度,提早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為糧食增產豐收保駕護航。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免费国产一级aⅴ片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