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內蒙古喀喇沁旗:道地藥材好“豐”景 群眾致富有“良方”
時值春日,萬物復蘇。走進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蒙藥材)種植基地藥味飄香、一派繁忙,眼下正是喀喇沁旗道地藥材黃芪種苗的收獲時節,伴隨挖藥機鏗鏘有力的作業,藥農們排成一列開始篩土、分選、裝車,人勤春早的農忙畫卷,拉開了喀喇沁旗特色主導產業的豐收序幕。
喀喇沁旗藥材種植歷史已有300余年,種植總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種植40余萬畝。作為北方道地藥材產業發展樞紐,喀喇沁旗始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科學謀劃產業發展,系統梳理、精心培育特色產業發展集群,有效提升種子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精深化加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持續延伸產業鏈條。
“合作社去年種了300多畝黃芪種苗,現在到了采收季節,我們最近租了30臺機器,雇了200多人,預計半個月左右能完成采收。”喀喇沁旗久源農田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玉豐說起黃芪種苗頭頭是道。“咱們這兒的黃芪根莖粗長、品相好,全都屬于精品苗,根本不愁銷路。”問起收入,他更是樂得合不攏嘴,“沒挖之前就定出去了,基本都走的訂單,反正一年比一年好。”
2023年,喀喇沁旗僅黃芪種苗基地就達到8萬畝,銷售種苗5萬噸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
在喀喇沁旗,除了田間地頭的藥苗采收、裝運,交易中心內外,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臨近下午兩點,在位于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的全鑫物流中藥材交易中心,負責人胡南南簡單吃了幾口飯就開始了下午的忙碌。“最近走貨量最大的是黃芪,其次是北沙參、桔梗、防風等道地藥材,平均每天貨量在1300噸以上,像黃芪種苗,除了赤峰其他旗縣區,一般發往甘肅、新疆等地。”問及其他道地藥材,胡南南滿臉自豪地說,“我們喀喇沁旗的道地藥材,來買的人太多了,這么說吧,還出口呢!”
初春風雖涼,卻是育種育苗的好時節。在赤峰市淇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桔梗、防風等藥材種苗長勢喜人,入眼皆是綠意。為從源頭把好種植關,喀喇沁旗推動藥材種子種苗種植繁育基地建設,增加基地科技化水平,改變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種質退化、產量下降、品質不一等問題,加強與科研院校的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對接,全程監控育苗、施肥、灌溉、采收等各環節,通過系統選育、雜交育種等技術手段,培育北沙參、桔梗、防風、甘草、黃芪、蒼術、白鮮皮、赤芍等藥材良種,打造一體化種子種苗基地。全程監管下,種苗抗病性和抗逆性明顯增強,原藥品質持續保證,為道地產區的中藥材(蒙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育種育苗是藥材產業的第一環,通過建立研發中心和專家服務團,開展良種繁育、栽培技術培訓等,目前獲得30多個新品系,預計產量增加20%左右。”公司負責人郝彥波介紹。
這兩天,喀喇沁牛營子專業合作社的李艷新也是忙得腳不沾地,“農資我們早就備全了,這幾天主要是平整土地的工作,今年合作社新流轉了將近300畝地,不光是為春耕打基礎,還有蒼術的起收工作。”從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喀喇沁牛營子專業合作社常年種植、收購北沙參、桔梗等各類藥材,并進行分級、清洗、切片等初級加工,主要對接廣東、河北等地區藥企,也帶動了當地100余人常年就業。
在內蒙古達盛堂中藥材銷售有限公司的發貨區,崗位工人正在進行赤芍、防風等道地藥材的最后一道內包裝工序。“這幾年牛家營子的道地藥材價格連續上漲,特別是連續三年產業發展大會的成功舉辦,吸引全國的客商都到我們這里進貨,從年后上班第一天到現在,我們發走了700多噸的飲片。”企業總經理劉通達向記者介紹。
目前,喀喇沁旗有優質中藥材(蒙藥材)初加工企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90余家,年生產藥材切片約8萬噸。除了規模種植、加工生產各個關鍵環節,康養保健產品也是喀喇沁旗發展藥材產業的關鍵一環。“金花茶、甘草桔梗湯、參芪黃精茶,這三款可以說是我們公司一直以來銷售量比較靠前的幾款,比如甘草桔梗湯,含有我們喀喇沁的道地藥材甘草和桔梗,有平喘宣肺的功效。”內蒙古藥農中藥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芳說。
近年來,喀喇沁旗著眼中藥材(蒙藥材)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瞄定從“一粒良種”到“一味好藥”再到“一個百億級大健康產業的蝶變升級”目標不放松,高標準投資16億元打造內蒙古中藥材(蒙藥材)標準化生態產業園,立足于全國的北方中藥材交易市場即將開市。“我們將積極研發代用茶、藥膳預制菜、藥浴保健等精深加工產品,同時打造北方知名中藥材流通中心,促進中蒙醫藥康養產業多元化發展。”民榮企業負責人李樹民告訴記者。
道地藥材全面采挖、交易中心運轉有序、種苗基地優育嚴選、藥茶飲片銷售繁忙,奏響了喀喇沁旗藥材主導產業的豐收“序曲”,更為百年藥鄉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一味道地好藥,一方活力市場,一個朝陽產業,站在新的起點,喀喇沁旗將持續打造中藥材(蒙藥材)啟航之地、產業興旺幸福之城,持續書寫與時俱進的時代樂章。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