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在鄉野沃土耕耘夢想

——云南省曲靖市高素質農民振興鄉村產業記

2024年04月10日 11:14  |  作者:郜晉亮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時下,彩云之南的田野上處處都是春耕繁忙的景象。在曲靖市富源縣鐵牛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年通給農機手們安排好一天的任務,坐下來長舒了口氣對記者說:“這段時間太忙了,犁地、耙地、播種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兒。”

田年通是曲靖市高素質農民隊伍中普通的一員。幾年來,他已經為縣里培養了230多名農機手。這些農機手駕駛現代化農機,活躍在田間地頭,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還成為了鄉村產業振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年來,曲靖市不斷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通過加大培訓力度,推進跟蹤服務,激發帶動潛能,讓每一位高素質農民都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植根鄉野沃土,真正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力軍。

一段時間以來,記者深入曲靖各地,感受這支生力軍在振興鄉村產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并從中探尋高素質農民隊伍在鄉村產業振興中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

把優勢資源變收益

在曲靖市會澤縣的山野間,野生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每年,會澤縣野生食用菌資源都可以為當地創造上億元的產值,也是農民群眾增收來源之一。在野生食用菌這個行當里,胡吉芬已干了整整20年。

胡吉芬告訴記者,從早些年自己采野生菌到現在帶動當地五六百戶農戶一起干,每年收購野生菌也越來越多,近幾年每年的收購量都超過500噸,直接支付給農戶的收購資金超過1600萬元。

如果按部就班地干下去,胡吉芬收購來的野生菌依然不愁賣,她帶著的農戶也會保持穩定的收入。不過,從新農人培育到高素質農民培訓,在一次又一次接受新知識、新思路后,她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她說:“每年野生菌就那么幾個月的時間,采完賣完就沒事了。可是山和林子的資源多好呀,野生菌都能長,我們就不能搞人工種植?”

說干就干,胡吉芬從村里承包了一大片林子,聯系到了培訓時認識的云南農業大學的老師,準備嘗試在林下仿生環境種植食用菌。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羊肚菌、赤松茸、藥用靈芝陸續在這里“安了家”。

發展鄉村產業,既要找準優勢資源,還要挖掘利用好它,并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在曲靖市高素質農民隊伍中,像胡吉芬一樣的還有不少,他們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有特色、有潛力、有市場、能賺錢的富民鄉村產業。

在宣威市綠榮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果園里,負責人代興培指著一棵桃樹對記者說:“我自己經常和桃樹‘交流’,發現哪里不對了,就要及時治療。該控氮就控氮,該增加磷鉀就增加磷鉀。”為了光熱條件用到極致,代興培引進并主栽20多個品種,將上果時間從4月拉長到11月。

讓產業鏈再延一點

去年,作為曲靖市首批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青年農場主學員,代興培被推選參加了華中農業大學“頭雁”培育,培訓回來后,代興培學到了不少新東西,也有許多感慨:“學習的時候,我們去參觀了當地種植橙子的基地,人家不僅標準化程度高,而且加工、銷售也做得很好。可以說,是把一個橙子吃干榨盡了。而我們這邊,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代興培的感慨,也是這些年在曲靖市鄉村產業發展中,不少高素質農民的同感。鄉村產業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開始思考如何提升產業發展的韌性,延伸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便是其中的選項之一。

在會澤縣城,胡吉芬開著一家野生菌飯莊;在省城昆明野生菌市場,她還有一個攤位,正因如此,即使遇上什么市場波動,胡吉芬也能輕松應對。她告訴記者,現在還打算把自己承包的山林資源再開發,打造野生菌研學基地。

鄉村產業,不論是種植還是養殖,也許向前邁出一小步,就會豁然開朗。

富源縣培棟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培用對此很有心得。李培用的合作社主要從事生豬養殖,但近一年多來,豬價不斷走低。李培用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行情,合作社每賣一頭豬,會虧損600元。

2023年10月在參加了富源縣的高素質農民培訓后,他被推選參加中山大學“頭雁”培訓,在進一步深造的時候,李培用聽完市場營銷的課,突然受到啟發。他說:“等著市場行情轉好,太被動。合作社應該主動出擊,勇敢地向市場邁出一步,自己推銷我們優質的豬肉。”

學習結束后,李培用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縣里,找了兩間門面房,開辦了體驗店。“一間賣生肉,另一間做熟肉,顧客可以先體驗我們豬肉的口感、品質,然后再決定要不要買。用這樣的方式,來實現優質優價。目前,效果挺不錯的。”

許多鄉村產業,其主要功能就是供應優質農產品。要如何形成有效供給、持續供給,必須對市場需求有足夠的了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要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也總有一些如優質農產品找不到市場,消費者找不到優質農產品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作為宣威市高素質農民隊伍中的“頭雁”、滇蘸食品創始人、宣威霖森農業的副總經理王艷,在干好自己工作之余還籌辦了“頭雁之家”。她對記者說:“‘頭雁之家’既是想把大家組織在一起,取長補短,不斷進步,也是想整合一些稀缺的資源,把宣威的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雖然農產品推廣這個過程很難,但我想只要堅持下去,肯定能成功。”

帶動農戶融入產業

鄉村產業振興的最終落腳點是實現農民增收。在振興鄉村產業的滾滾大潮中,曲靖市高素質農民隊伍也努力創業、興業,也在盡其所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融入產業發展,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在宣威市落水鎮福康生物占地3000余畝的白及(也作白芨)種植基地,組培室、幼苗馴化室、日光溫室、大田噴滴灌等現代化生產設施一應俱全。當地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再輔以先進設施和標準化管理,讓道地藥材更地道。

與白及的道地相比,早在2013年就參加過曲靖市第一批新農人培訓,如今已成為高素質農民的福康生物負責人陶春燕和公司團隊探索出的一套聯動帶農助農增收模式更是地道。陶春燕說:“這套模式的核心,可以概括為‘雙綁’‘雙防’‘四受益’。”

福康生物采取“龍頭企業+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由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通過科研院校為合作社和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撐,公司簽訂收購訂單,有效防范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在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反租倒包收入保底、企業獎勵上實現“四受益”。

陶春燕介紹,反租倒包的形式就是當地農戶直接參與產業發展,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企業為農民上了一道保險——保證農戶每畝白及純利潤5000元,若有不足,則由企業出資補齊。“這種方式既是保底,也能激發農戶努力去種好白及的積極性。”

目前,福康生物通過各類方式帶動的農戶超過3000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富源縣大河鎮魔芋種植大戶楊文昌對聯農帶農也有自己的認識,他告訴記者:“真正意義的聯農帶農不是收地租、拿工錢,而是要農民參與產業發展,也就是大家要一起干,并且抱團取暖,共同抵御風險。”

近兩年,楊文昌和農戶每畝花魔芋的毛收入都能達到1萬元。可是時下,花魔芋的市場行情正處在低谷。楊文昌和大家早早著手調整,逐步改種白魔芋,期望盡快走出低谷。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日韩2021亚洲天堂在线 |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