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江蘇徐州市農科院精耕科普實踐“課后教育”
本報訊(封智薔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陳兵)“原來甘薯有這么多品種、生長過程這么復雜,真是太長見識了!”近日,來自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學、少華街第二小學等學校的70多名學生代表,在徐州市農業科學院甘薯種植基地和加工利用實驗室沉浸式感受了農業科技的魅力。
這是徐州市新農鄉村振興研究院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一次農事實踐“課后教育”活動。新農鄉村振興研究院是徐州市農業科學院牽頭創辦的服務延伸機構,旨在助力小學興趣教育、初中課外實踐以及高中學科輔助教育。
徐州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市新農鄉村振興研究院負責人孫揚說,通過科普實踐活動的持續開展,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從小感知科學家精神,提升家國情懷;另一方面,孩子們來到田間地頭親身參與農事體驗,有利于豐富課后生活,了解農業知識,增強勞動觀念,促進健康成長。
據悉,徐州市農業科學院與徐州市教育局通力合作,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細化課程方案,在科學家精神傳承、科學興趣引導、勞動品格塑造等方面靶向發力,將科技人才培養前置,實現家校研三方共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徐州市教育局局長石啟紅說,學生“課后教育”已經逐步向高質量、高水平轉變,為滿足學生成長發展多樣化需求,市教育局遴選了徐州市農業科學院等首批中小學課后服務校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會公共教育資源,拓寬課后育人途徑。
目前,徐州市農業科學院、市新農鄉村振興研究院已與徐州市第一中學等9所中小學簽約,共建課后服務校外教育基地;已與徐州市高級中學、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學等合作,4000余名學生走進田間近距離了解了農作物生長情況,走進實驗室感受了科技賦予農業生產的蓬勃力量;已在綠地小學、青年路小學人才家園分校等校開展甘薯、小麥等專題授課17場次,受益小學生達1300人次。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