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產業標準化要保護好小農戶利益
日前,一段湖南省張家界市“把炒茶葉機器貼封條,不準農民自己炒茶”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有記者實地探訪事發地永定區羅塔坪鄉長壽村,了解到當地莓茶小作坊需按相關規范整改辦證,達不到辦證條件的茶農,可與相關企業簽訂合同,企業將高于市場價收購鮮葉。此舉主要是為了更好保障茶葉質量和價格,讓村民有更加穩定的收入,且主要對采用機器制茶的經營加工點進行整治,對當地采用手工技藝制茶的工匠藝人不造成影響。
此次張家界市永定區“禁止私自炒莓茶”事件,給我們提了個醒,在以小農戶為主的經營形態下,如何推進農業產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是當前產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不當,要么特色農產品品牌受損,要么農民利益受損,動輒引發輿情事件。筆者以為,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找到向小農戶推廣標準化種養技術及加工程序的有效路徑,與小農戶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向小農戶推廣標準化種養技術及加工程序,要統籌好小農戶的利益與產業標準化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到“先立后破”“邊立邊破”,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從思想觀念引導入手,幫助小農戶認識到特色產業標準化發展與自身長遠發展之間的關系,主動學習運用標準化種養和加工技術,遵守相關經營規范。其次,探索讓小農戶便捷掌握標準化生產的模式,如依托“合作社+技術特派員+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農業協會+農戶”等模式,或以政府牽頭舉辦相關培訓班的方式向小農戶推廣技術。最后,通過正向激勵引導小農戶。如以地方農業農村局、龍頭企業、農業協會牽頭,創設標準化品牌,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只對標準化生產的產品進行統一貼標銷售,確保銷售價格和銷路,引導小農戶主動應用標準化種養技術和加工程序。
推進農業特色產業標準化發展,還要與小農戶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小農戶共享發展紅利。首先,要為小農戶實現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提供扶持,給予專業培訓和政策扶持,簡化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照辦理的程序,減免辦理相關證照的費用,降低小農戶實現標準化生產和加工的成本,讓小農戶有錢可賺。其次,要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鼓勵龍頭企業向小農戶提供種質資源、技術、加工、銷售等方面的扶持,共同推動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后,要幫助小農戶解決面臨的困難。如對一些生產技術、環境未能達到條件的小農戶,不能“一封了之”,要為這些小農戶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如給予貸款扶持和技術指導,或者鼓勵其與龍頭企業合作等,保障好小農戶的切身利益。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