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從水污到水凈、從水凈到水美、從水美到水富,浙江——
讓鄉村因水而“靈動”起來游客在麻蓬村與武俠人物雕像合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銳 攝
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浙江省八大水系河網密布,湖漾眾多,全省河流8萬余條,全長近14萬公里,農村水系達11萬公里,在孕育了“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同時,也面臨著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
千百年來,浙江人民一直與水患進行斗爭,不斷捍衛生存家園、拓展發展空間。2013年啟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2018年啟動美麗河湖建設,2023年啟動全域幸福河湖建設。十年來,浙江省始終將治水興水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譜寫了盛世治水的浙江篇章。
近日,記者走進浙江鄉村,探訪浙江從水污到水凈、從水凈到水美、從水美到水富的和美鄉村建設路徑和實踐。
從水污到水凈,源頭入手斷絕排放污染
2. 2萬家水晶污染加工戶、600多萬平方米違法建筑、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十幾年前,因水晶加工而興的“水晶之都”浦江縣是浙江省環境最差的縣。工業廢(污)水排放點多且面廣,生活污水排放和畜禽養殖污染嚴重。浦江縣是浦陽江的源頭,環境容量有限,浦陽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8年劣V類。
“十年前,新光村有水晶加工作坊316家,效益相當不錯。但是,污水都排到了茜溪里,溪水像牛奶一樣白。”77歲的虞宅鄉新光村老村長朱玉堂回憶道。
2013年4月,浦江縣打響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第一槍,開展以水晶污染整治為主要內容之一的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整治,進行“清三河”(“牛奶河”“垃圾河”“七彩河”)工作。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浦江縣河長辦副主任傅克平介紹,浦江縣從污染源頭入手,關停水晶加工戶和污染企業21520家、畜禽養殖場645家,拆除涉水違章建筑近15萬平方米。同時,將水晶加工企業集中搬遷至4個水晶產業園,從根上解決“水污染源頭”和“經濟發展路子”問題,推動水晶產業從低端向高端轉變。
十年前,衢州市柯城區也有著相同的苦惱。柯城區水利局局長龔曉告訴記者,石梁溪、廟源溪是柯城區的兩條主要溪流,在2014年以前,“兩溪”流域河湖水環境問題突出,防洪標準不達標、河道過度采砂、河道水質惡劣是三大難點。
“石梁溪流域人口不到3萬人,養殖豬的數量有十幾萬頭,河道中隨處可見養殖廢水、病死豬,溪水都是黑的,水質一度跌到劣Ⅳ類。”龔曉補充道。2014年,柯城區啟動河道治理,禁止畜禽污水排到河道,劃定河道兩岸500米內禁止養豬,并逐步擴大禁養范圍,規定養豬主體采用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使源頭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
2013年-2023年,浙江從流域系統性出發開展河湖保護與治理,共治理河流2.58萬余公里,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1000公里,建成“污水零直排區”1.2萬余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2013年的54.4%提升至2023年的100%。
從水凈到水美,水岸共治打造水美鄉村
“村前的210省道變得平坦寬直,村民進出方便;污水噪聲沒了,水清了;大會堂改為文化禮堂,村道巷弄恢復成了石子路,村邊加鋪石板路面和花園草地。周邊山綠了,旅游設施層出不窮,環境更加優美了。”浦江縣晨光水晶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宣林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新光村。
早在2013年浦江縣開展浦陽江綜合治理時,就總結出了河道治理的“五不三增二保留”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砍河道原生樹、不挖河道沙、不澆大體量砼、不鋪硬質護坡;多增加生態配水、多增加綠色植物、多增加親水便民設施;保留河道自然特性、保留河道文化屬性。
“浦江縣以滿足人民親水需求為出發點,推動河道、綠道、廊道、濕地、行洪區治理保護‘五位一體’,為美麗河湖、水美鄉村建設奠定了基礎。”傅克平說。
兩岸河清岸綠,千年山水逶迤。是水,賦予了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靈氣和神韻。徑山鎮鎮長宓鵬遠在總結十年的治水成果時說:“北苕溪(徑山段)是徑山鎮的母親河。今天的北苕溪河道兩岸植被覆蓋完好,魚鳥棲息,河道兩岸布滿水塘、圩區,生態環境良好,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水下水草豐茂,魚蝦成群,就像西游記的‘水下龍宮仙境’,對水質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娃娃魚也成為了這里的常客。”
在水系岸線的綜合整治過程中,徑山鎮全面改善水環境、水生態,通過清淤疏浚、引水調度、拆除違建等措施,保持河道行洪暢通,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在此基礎上,以自然景觀為載體打造全域生態水利風景區,對河道及周邊景觀進行統籌規劃,借游步道和長廊串珠成鏈,打造河暢、湖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從水美到水富,生態價值助力共同富裕
水環境、水生態的改善夯實了水經濟的根基,如何把生態價值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2016年,杭州茗竹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露營營地項目落戶北苕溪沿線的徑山鎮小古城村。“以前都種植竹子,但效益不好。我就返鄉為鄉親們做點事情,看中了北苕溪逐步向好的生態環境、村容村貌的持續改善、距離高速出口只有5分鐘的三個優勢,把發展目標瞄準了新興的露營項目。”茗竹生態農業董事長、“青年創客”金汶斌介紹,露營營地的運營采用合作人制度,給合伙人股份,讓村民和員工參與項目發展,形成長效機制,共同受益。
金汶斌說:“我們沿北苕溪打造了5個露營營地,究其原因是北苕溪的生態環境持續變好。我覺得,只有政府和企業共同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水生態,合理開發水經濟的價值,才能實現政府與企業、水生態保護與開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之路。”
“山石嶙峋,峭壁巨梁,突兀而出。一條小溪自山間蜿蜒經過,清澈的山泉匯聚成河,水勢漸行漸急,奔向遠方。河邊一條古道,一色的青石板鋪成,沿著起伏的山岡迤邐而行,消失在白云飄蕩的峰巒之中。”金庸先生筆下描繪的這條小溪,就是衢州市柯城區的石梁溪。經過水凈、水清、水美三步曲,石梁溪形成了“一帶一道十八景”,其中麻蓬村挖掘的“金庸武俠文化”最為典型。
沿著石梁溪走進麻蓬村,“武俠”氣息撲面而來。600平方米的“金庸廣場”上,矗立著“真金庸,最武俠”石碑,全村2000平方米的金庸小說墻繪、龍門客棧、溫家堡、鹽幫碼頭、金庸小徑等景觀,彰顯著麻蓬未來鄉村的武俠文化魅力。
麻蓬村黨支部書記方偉東說:“麻蓬村曾是金庸先生少年時代的求學地。村里自古武風興盛,十三太保拳在江湖上頗有名頭,是金庸武俠夢開始的地方,有著‘俠山義水’的美稱。”
方偉東介紹,以石梁溪治理為基礎,麻蓬未來鄉村建設充分融合武俠文化元素,大力發展共富產業。麻蓬村打造村企黨建聯盟,引進龍門客棧、溫家堡、武林廣場、金庸大道等項目,積極對接稻蝦共養項目、中小學生研學項目等,通過“導師幫帶”“黨員發展”等模式,實現合作共贏、共建共享。2022年,麻蓬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首次突破百萬元,是2020年的5倍。
浙江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銳說:“浙江將以八大水系為軸,打造近百條各具特色的縣域幸福母親河,建設千余個高品質水美鄉村,激發萬余公里濱水岸帶活力,形成全域幸福河湖‘八帶百廊千明珠萬里道’基本格局,為浙江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貢獻水利力量”。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