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3年第二期
與時代同行 為人民立傳
——談人物畫家孔維克的主題性創作
作為新時代藝術家,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站在時代的高度、回答時代的課題,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優秀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強調文化自信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與國家形象的樹立和提升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文化自信自強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認同和踐行,是建構國家良好形象的根基和前提;二是文藝創造是國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表征,要以精品創作展現國家良好形象、凝聚精神力量。
沂蒙山下的識字班(國畫)200×260cm-2021年-孔維克
孔維克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行而不輟,履踐致遠,專注于表現“時代和人民”的偉大主題,以丹青妙筆觸摸時代脈動,以心靈共振描繪英雄楷模,以美術精品清晰勾勒出一條與時代同行的藝術之路,成為新時代文化自信自強的引領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在大學時就敏銳地感受時代脈動,創作了12米長卷作品《鄉會圖卷》,以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鄉會”為主題,用精彩的線描藝術生動描繪了經濟復蘇的鄉村生活圖景。這件作品以及隨后創作的《沐》《公車上書》《孔子周游列國》《杏壇講學》等多件以中國本土文化為題材的作品,頻頻入選全國美展、青年美展等國家級重要展事,并屢獲優秀獎項,使他在國內畫壇嶄露頭角。
近十余年,他緊緊圍繞國家重大節點、持續開展主題性美術創作,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奉獻社會、奉獻人民。2011年全國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的熱潮中,他集中筆墨創作了多件歷史題材作品,如圍繞建黨90周年主筆創作的《齊魯曙光—黨的一大山東代表王盡美、鄧恩銘肖像》,展現了為理想而獻身的共產黨人形象;圍繞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創作的《同志仍需努力—為孫中山先生造像》、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孫中山在青島》以創作回溯歷史,弘揚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2018年參加“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創作的《日本遣唐使》組畫,生動再現了唐代中日文化貿易交往盛況。同時,他作為孔子后裔深受家族文脈影響,以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創作了大型七聯組畫《孔子與四配》以及參加“中華文明五千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創作的《心學宗師王陽明》,以精心繪制圣哲先賢的肖像來表現儒家、理學的文脈傳承;近年還推出《孔子周游列國圖》《孔子登泰山圖》等著力融合中國美學精神和時代審美的孔子文化主題作品,贏得較高的社會美譽度。
沂蒙戰地醫院的小八路(國畫)200×240cm-2022年-孔維克
在藝術道路上,孔維克既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投身當代的現實生活,在當代與傳統融合轉換的創作課題中扎實推進中國畫藝術的探索進程。2015年,他圍繞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創作的《抗戰老兵》,以特寫式鏡頭深度刻畫帶有民族記憶和歲月滄桑的老一輩抗日戰士的面孔,旨在弘揚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2017年,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創作的《坦克新兵寫生》,則是為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時代畫像。2019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創作的《咱與國旗合個影》,以場景再現的方式表達了民族團結、同心筑夢的時代主題。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創作了《使命·中國人民解放軍馳援武漢》《那是一座大山—鐘南山》等系列作品,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向人民解放軍、醫護人員等抗疫英雄表達崇高敬意。在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之際,帶領畫家采風團深入山東黃河一線實地考察、收集素材,推出了《一山一水一圣人》《黃河入海流》《古今治黃名人系列·孔祥榮》《從黃河口走出來的院士·李德生》等主題創作,以突出展現山東地域的黃河文化。2021年,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創作的《沂蒙山下的識字班》,展現了戰爭歲月里軍民深情、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創作的《雪野大川進行曲》,以東方繪畫的審美意蘊表現了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創作的《沂蒙戰地醫院的小八路》,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公車上書(國畫)308×600cm-2009年-孔維克
孔維克在四十年的創作實踐中,不斷進行理性思考,將多年創作探索轉化提升為理論性總結。他對中國美術表達和藝術批評方式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中國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文脈,近代以來西方藝術觀念的涌入,在價值觀念、審美標準、藝術品評方面產生了偏差,導致中國畫藝術批評及創作的亂象叢生,中國美術應盡快建立起以中華美學精神和中國文化價值觀為核心的藝術批評體系。2017年,他以一個畫家的角度撰寫了《中國畫迫切需要建立以中國價值觀為核心的藝術批評體系》,以藝術家的切身感受分析當前藝術現象,呼吁增強文化自信,堅守中國立場,得到美術界的高度認可,新華網作重點推薦,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熱烈反響,并作為全國政協提案遞交文化決策部門。隨后,中國美協把建立以中國文化精神為核心的“美術批評”寫入新修訂的《章程》,中宣部及中國美協還將“美術批評”納入工作參考。同時,孔維克梳理總結個人數十年創作經驗,并融合個人所秉持的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與時俱進的創作理念,形成綜合創作經驗指導、創作理念引導、藝術審美鑒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走進中國藝術研究院主題畫創作高研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濟寧學院美術學院、齊魯講壇書畫大講堂、尼山大講壇、杏壇書畫講堂等院校講堂,為專業人員、美院學生、藝術愛好者公開講授,在提升創作能力、美術鑒賞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雪野大川進行曲(國畫)200×240cm-2021年-孔維克
作為藝術組織工作者,孔維克擔任民革中央畫院院長、山東畫院院長等職務,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組織策劃一系列社會性、學術性的大型文創、展覽活動,實施重大課題研究和文化工程研究,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貢獻。民革中央畫院每兩年一屆的“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歷經三屆,學術規格、作品質量不斷提升,已躍升為全國美術界的知名品牌。他還帶領民革畫家加強主題性創作,在重慶建立“民革中央畫院主題畫創作中心”。在山東畫院主持實施了“山東省推動形成齊魯畫派文化工程”,歷時兩年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推動形成“齊魯畫派”文化工程研究》,全面系統研究山東中國畫發展脈絡及繪畫風格;歷時五年策劃并主編十三卷本大型系列畫冊《齊魯畫風大系·山東中國畫》,進一步挖掘山東中國畫的發展史料,研究梳理山東美術自先秦以來的發展歷程、閃耀著時代光輝的作品以及山東畫家的群體陣容;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組織舉辦以儒家文化為專題的“儒學之光·山東書法篆刻展”;歷時四年實施完成“大哉孔子?中國畫創作工程”,推出百件儒家文化美術精品走出山東、走出國門、舉辦巡展,面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述中國故事;歷時四年組織拍攝四集人文紀錄片《中國畫壇齊魯風》,以電視語言講述傳統文化與山東美術的史料、展示山東畫壇的群體形象。近十年來,他不斷強化美術創作,開展以“齊魯畫風”為主題的“齊魯文化走全國”展覽活動,推動“齊魯畫派”在全國畫壇形成知名美術品牌;舉辦高質量黃河文化主題美術創作展講述黃河故事的“山東篇章”,彰顯美術踐行國家重大文化戰略發揮的積極作用;在他的帶領下,山東畫院創作團隊推出的“畫孔子”“畫泰山”“畫黃河”成為備受大眾喜愛和追捧的創作品牌。
在聚焦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新時代、筑就文藝高峰的新征程上,“時代和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助推中華文脈賡續的源泉動力。孔維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自強,以畫筆繪寫新時代新氣象,以五彩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以不斷推出的優秀作品與時代同行、為人民立傳。在持續創作的生命狀態中不斷升華藝術境界,為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了自己的藝術印記。
(作者為山東畫院研究部副主任、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論藝委會委員)
孔維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文化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民革中央畫院院長、山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山東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楊文軍
版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