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感謝天津媽媽們用愛陪伴我們前行”
——天津市政協聯合陽光義工愛心社開展“天津媽媽新疆娃”結親活動小記
“感恩黨和祖國,感恩張媽媽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我們會胸懷感恩,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民族團結進步、為祖國建設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
“感謝張媽媽,她不僅給了我經濟上的支持,更給了我精神上的關懷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
“張媽媽和大家用愛的溫暖和力量,陪伴著我們前行,讓我們有了奮斗的動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新疆班學生的使命和擔當。”
……
日前,天津市政協主席王常松帶隊來到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調研由愛心社發起組織的“天津媽媽新疆娃”結親活動。其間,調研組成員參觀了愛心社幫扶新疆學子歷程展示,翻閱受助學生檔案資料,并和孩子們口中的“張媽媽”——陽光義工愛心社的創始人,十二屆、十三屆天津市政協常委張秀燕,聊起了關心幫助“新疆娃”的故事。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12個城市開辦新疆高中班。天津自2000年開始承辦新疆班,孩子們來自全疆30多個民族,大多數是農牧民子女,約30%的家庭十分困難,屬于扶貧建檔立卡戶。2006年,張秀燕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組織愛心企業家和愛心人士走進新疆班,從此開啟了幫扶新疆學子的真情之旅。此后,她聯合多位愛心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陽光義工愛心社,并在天津市政協的支持下連續17年開展“手拉手幫扶新疆學子公益活動”。
“去年,在市政協的支持下,我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關愛——‘天津媽媽’。”張秀燕介紹,她一直覺得,關心孩子的成長不僅要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擁有愛、懂得愛、回報愛。因此,在去年的慰問中,愛心社開展了“結對認親”活動,從各行各業中精心篩選出優秀女性,讓她們和新疆班的孩子們認親。
“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天津媽媽’非常不容易,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我已幫助了兩名新疆女孩完成了大學學業。”去年結對了兩個新疆“女兒”的王雪冬介紹,兩個孩子因為家里的特殊情況,父母沒在身邊,都有點內向。為了能和她們拉近距離,自己就經常和她們聊天,開導、鼓勵她們。“慢慢地,兩個‘女兒’從拘謹到和我無話不談,變化很大。今年,我又結親了一個新疆娃。作為孩子的‘天津媽媽’,我特別驕傲,我會不斷努力做個好媽媽,助力孩子們成長成才。以后我還要做天津姥姥、天津奶奶,和新疆娃們一起為民族團結進步貢獻力量。”
每一個被幫扶的新疆學子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而這樣的正能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天津媽媽”助學活動中來,他們中不僅有干部、老師,還有很多的企業家。“這些孩子從天山腳下到天津求學,本身就克服了很多困難。我結對資助了幾名上大學的新疆孩子,經常請孩子們到家里做客,把他們介紹給親戚朋友,孩子們也成了我家的成員。”企業家牛艷表示,今后會繼續當好“天津媽媽”,給孩子們家的溫暖。并把“天津媽媽”當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來做。
企業家姜艷秋也說,每年春節、中秋節、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她都會帶著精心準備的節日禮物去學校看望結對的“新疆閨女”,也經常接她到家里吃住,每個季節都會給她買衣服、買文具,每個月還會給她零花錢,不斷鼓勵她努力學習,讓她感到溫暖與關愛。
據了解,天津市政協已連續17年聯合陽光義工愛心社走進校園,看望慰問新疆班全體師生,為新疆學子贈送書籍,送去禮物和祝福。同時,動員廣大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今年,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以“加強我市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豐富天津媽媽新疆娃結親實踐活動”為議題,深化調查研究、開展專題協商,圍繞有序推進各族學生混班教學、混合住宿、共同就餐及一體化管理落實情況進行民主監督,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市政協民宗委主任田金萍介紹,未來,還將繼續圍繞拓寬“天津媽媽”遴選范圍、擴大“天津媽媽”規模、開展學習交流培訓、加大結親宣傳力度等方面的進展情況及問題,開展調研協商,推動這項工作走深走實。
加強思政教育、設獎助學金、節日慰問、考前心理輔導、請到家里做客、結對子資助、到新疆走訪……截至2023年12月,愛心社共結親幫扶10810名學子,累計幫扶款7737.5萬元,目前已有近3000名學子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祖國建設的生力軍。
“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結出累累碩果,取得明顯成效。”王常松在肯定陽光義工愛心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開展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的同時也表示,“天津媽媽新疆娃”結親活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行動,為民族團結進步樹立了榜樣,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市政協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機制,吸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擦亮“天津媽媽新疆娃”結親活動金字招牌。同時,要發揮政協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為推進新時代天津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力量。
編輯: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