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小慧傳習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故事
“語言相通,心才能靠得更近”“請大家再跟著我讀一遍:峽谷山寨春來了,峽谷兒女歡喜了,海風吹進大山里……”傍晚,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老姆登村“小慧傳習館”傳出陣陣朗誦聲。福貢縣政協委員、傳習館負責人張曉慧正帶著學員進行普通話練習,練習的內容是她與丈夫江曉春最新創作的歌曲《山海情》的歌詞。
張曉慧與江曉春是老姆登村村民,一位傈僳族,一位怒族,因為熱愛民族舞樂走到一起。為了傳承民族歌舞文化,2021年,夫妻倆在自家小院里開辦了“小慧傳習館”,當起了傳習館里的老師,教授達比亞、口弦、笛哩圖等當地少數民族樂器和歌舞。截至目前,已經培訓了7000余人次。
老姆登村作為“中國最美村寨”之一,是當地熱門的旅游“打卡點”。近年來,老姆登村抓住鄉村振興等政策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傳承發展當地非遺文化,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近年來,隨著外來游客增多,村民與游客在交流過程中由于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弊端逐漸凸顯。”關注到這個情況后,張曉慧及時向福貢縣政協反映,并得到了支持回應。2023年10月,她的“小慧傳習館”多了一個“新身份”——福貢縣政協委員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室。
“縣政協‘雙推’協商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把‘講好一席話’作為重要的學習任務,要求傳習館里的學員都講普通話,以此引領帶動周邊各族群眾養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張曉慧介紹,剛開始她還擔心愿意學習的人不多,出乎意料的是,村民們都很積極,都希望能夠把普通話說好,更好地與外地游客交流溝通。“現在,每晚我們沒有表演時,學員們也會準時到江家小院的二樓圍坐在火塘邊學習。”
“語言相通,心才能靠得更近。”張曉慧表示,要繼續發揮好政協委員作用,推廣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語言相通增進村民與游客心靈互通、文化相通,促進當地發展。
編輯: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