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政協歷史
馮玉祥在開封
1928年7月2日,繼吳佩孚、蔣介石后,馮玉祥成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的第三位中國人。
彼時的馮玉祥,是中國政界巨頭之一,他的官方身份是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開封政治分會主席,總攬豫陜甘三省黨政事務,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河南為馮系勢力統治中心和大本營。
軍紀嚴明愛護人民
馮玉祥深受開封老百姓熱愛,他平時穿灰色粗布戎裝,與士兵同吃同住。
馮軍訓練出操地點,大都在龍亭后、南關外演武廳等空地。很多士兵背“大刀片”,大刀手柄是圓形,上系紅布帶子,刀光閃閃,士兵還學練拳腳,大刀砍殺,威武雄壯。
馮軍每天都唱《開飯歌》,歌詞是:“這些糧食,人民供給,一粥一飯(哪)來之不易。”馮軍有多首軍歌,其中一首《軍歌》很特別:“克己復禮,要一日三省吾身,不怕一時做錯,要誠懇改過自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仍是完人。”
他同情尊重勞動人民,規定馮軍官兵不準坐人力車。有一回他坐人力車調查民情,問車夫:“馮玉祥在開封好不好?”車夫說:“馮總司令愛護老百姓可是好,就有一條不好。”“哪一條不好?”車夫說:“他不叫當官的坐洋車,軍官有錢不敢坐,窮人沒錢坐不起,俺少拉可多座,孬孫。”
馮玉祥了笑,車到司令部門口,他下了車,給了車夫兩三塊銀圓進去了。車夫傻了眼,問衛兵他是誰?衛兵說:“他是馮總司令。”
政策開明宣揚民主
馮玉祥主豫時,在開封推行了很多開明措施。他破除迷信,對一些廟宇和神像予以廢除。他在開封時,禁賭、禁鴉片、剪辮子,還禁止嫖娼、禁婦女裹腳。他組織了放腳隊,挨家挨戶檢查,查出纏腳的女孩兒,就嚴厲處罰其父母。
馮玉祥崇敬孫中山,開封很多街道命名都與孫中山有關。三民胡同、博愛胡同,中山路、自由路,皆與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博愛、平等、自由”等思想有關。
馮玉祥還將龍亭更名為中山公園,并于1929年初,在龍亭照壁后、真武殿舊址前,塑了孫中山銅像。銅像高1.97米,身著大衣,兩手插袋,兩眼凝視遠方,莊重肅穆,神采奕奕。1982年,龍亭公園按清代風格布局改造,孫中山銅像被移置于禹王臺公園內的辛亥革命紀念園。
開啟民智建設市政
為開啟民智,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馮玉祥還建了人民會場。人民會場于1928年2月動工,次年春節建成,房頂為長方形,木質結構分三層,四面開8門,可容觀眾萬人,初名國民大戲園,后更名“人民會場”。
人民會場建成后,一直是開封最大的公共集會及娛樂場所,開封首場有聲電影在此放映,京劇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及名須生馬連良、李萬春等都曾在此演出。
開封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馮玉祥賣鐵塔:相傳馮玉祥與開封巨富“龍鳳祥”珠寶行莫老板見面,馮玉祥說有位很好的姑娘,身體很結實,只是長得黑一點,請老板買下。莫老板以十萬塊大洋買下了這位姑娘,而這姑娘就是開封鐵塔。
發展經濟振興工商
為發展民族商業,馮將軍于1928年在開封南土街南頭西側建了國貨大商場,分內外兩層,中間為圓形,規模空前。開業后,商賈云集,繁華異常,開封商業出現了振奮人心的新氣象。抗戰勝利后,國貨大商場改為模范商場。
馮玉祥1946年9月赴美國考察,1948年7月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動身回國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9月1日因回國客輪在敖德薩港附近的黑海海面失火遇難,享年66歲。他的遇難震驚了中外,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馮玉祥夫人發出唁電:“驚悉馮先生及令媛不幸遇難,至深痛悼,馮先生置身民主,功在國家。尚希勉抑哀思,并為實現馮先生遺志而奮斗。”
1953年,馮玉祥遺骨安葬泰山。安葬儀式上,周恩來稱:“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于政治視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對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作者李軍濤單位:中共河南省開封市委統戰部,方西榜單位:民革開封市委會)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