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趙又新、朱朝瑛領導滇南臨安起義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云南臨安,當地的云南同盟會支部和在臨安府各地的革命黨人備感振奮,加緊了響應起義的準備。時任駐臨安城的新軍七十五標教練官、同盟會會員趙又新,與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商議起義問題,感到力量薄弱,起義成功的可能性較小,于是決定聯絡臨安府富商、民軍首領朱朝瑛,擴大革命力量。
朱朝瑛當時正為廣西代招了兩個營400余人,暫駐臨安四城樓、觀音倉等地。趙又新給朱朝瑛寫信聯絡,與朱朝瑛密商共舉義旗事宜。朱表示愿意率領新募三營士兵聽令行事。趙又新又派李鏡明、吳傳聲到朱朝瑛家商量響應起義具體事宜。
10月26日,云南陸軍講武堂特別班學生趙逢源、張紹楷等19人分到七十五標見習。趙又新于10月30日與這批學生秘密見面,大家都表示愿積極投身革命。于是,新軍第一、二營軍官何海清、葉青山、吳傳聲、李鏡明等與見習生們一道,分頭向士兵們鼓動革命情緒。
同一天,省城昆明起義的消息傳到臨安,對臨安震動很大。得到消息的朱朝瑛一面派人到新軍聯絡,一面立即召集民軍官佐商議,決定盡快起義。這時,七十五標接到云貴總督李經羲的電報,要求他們于11月1日“交出槍械,以防不測”。七十五標中的革命黨人決定立即響應省城起義。
11月1日晚10時,駐臨安南校場的七十五標第一、二兩營的革命黨人同時起義,何海清、盛榮超整頓隊伍,宣布革命宗旨。接著,直奔臨安南城。等在城內的趙又新立即將城門打開,接應起義官兵入城。
一、 二營起義軍控制全城后,立即以軍號招降第三營,并給第三營官佐送去信函,勸他們響應起義。第三營管帶趙瑞壽見大局已定,和逃到三營的一營管帶張韜商議后,決定不做抵抗,向起義軍投降,起義軍將趙瑞壽、張韜禮送出境,并贈以大洋為旅費。還有臨安巡防營管帶張鼎甲,也和義軍聯絡,表示響應起義。這樣,臨安城一夜之間全部被起義軍占領。
起義軍于11月2日在臨安自治公所召集軍民各界舉行會議,宣布取消七十五標番號,朱朝瑛為起義軍統領,趙又新為副統領,組織云南南軍軍政府。南軍軍政府電告昆明的云南軍政府,同時電告臨安八屬和開廣思普元郎一帶,勸告各地官兵響應起義。
南軍軍政府成立后,積極招募新兵,并派出部隊到周邊剿匪,以維持社會治安。
鑒于蒙自是云南南部重鎮,為此起義軍決定由朱朝瑛鎮守臨安,趙又新率部前往蒙自。
當蒙自清軍到達臨安近郊時,起義軍派已歸順的臨安巡防營管帶張鼎甲率部前往做工作。張鼎甲向蒙自清軍官兵曉以大義,并說明了全國的革命形勢。蒙自清軍官兵聽后決定響應起義。
個舊清軍出動后,南軍軍政府一面出兵迎戰,一面立即向省城軍政府求援。省城軍政府派羅佩金統領部隊即日南征。南軍軍政府得到消息后軍心大振,將前來鎮壓的個舊軍擊敗。11月7日,趙復祥率軍進入蒙自城接管道署。19日,隨著開化鎮文炳率部反正,南防各營皆望風而降,滇南各府、州、縣遂告光復。
12月3日,蒙自舊軍官、潰兵勾結幫會、土豪發動叛亂。趙又新自感無力控制,于是撤出以待援軍。12月6日,羅佩金、朱朝瑛率領臨安、個舊的民軍趕到,鎮壓了叛亂。不久,云南省軍政府任命何國釣為蒙自關道,至此滇南完全光復。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