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委員講壇 名家訪談 醫學前沿 食話食說 岐黃園地 科普養生 健康產業 粉碎謠言

首頁>健康>名家訪談

做好傳染病應急保障工作,來看這家醫院的蝶變之路!

2024年04月29日 16:1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始建于1985年,是由深圳市政府舉辦的一所“強專科,強綜合”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研究型醫院。目前已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規模大、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要承擔深圳和周邊地區傳染病與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務并開展綜合醫療服務。

深圳三院從一個地區性傳染病醫院蝶變為全國科技百強醫院,躋身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國家隊”,是如何加速跑贏、創造這些奇跡的?如何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從強專科到強綜合的升級?怎樣強化平戰結合,做好傳染病應急保障工作?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做客人民政協網《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委員專家訪談》欄目時進行了深入解讀。

1

2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盧洪洲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您怎么理解高質量發展?為何要強調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盧洪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

醫藥衛生領域同樣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我認為強調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根本要求。我國已經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完全有必要也有基礎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20多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多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必須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到提升質量和效率上。

記者:作為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單位,深圳三院特色專科是什么?醫院如何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從強專科到強綜合的升級?

盧洪洲:目前,深圳三院已形成感染醫學、器官移植、腫瘤生物治療“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形勢。醫院移植學科引入了鐘林教授等人才團隊,不斷完善器官捐獻工作流程,移植學科發展迅速,首次提出了器官修復系統概念和內容;在生物學治療方面,醫院將依托生物治療卓越創新中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平臺,以及臨床研究轉化中心等,開展腫瘤CAR-T治療、噬菌體抗感染生物治療等新型技術;在傳統強項感染學科方面,則將致力于艾滋病和乙肝功能性治愈、結核病超短程治療方案等診療重點難點問題。

隨著經濟環境逐步回暖,外部競爭日益激烈,醫院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運營壓力不斷增加,因此醫院制定了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

一是優化績效考核傳導機制,分層面推動醫院將外部績效考核引導至內部績效管理體系,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通政策壓力傳導路徑。從績效計劃與職能出發,建立分系統(臨床、醫技、行政職能)、分職能(醫生、護士、技師、行政人員)、分層級(科室、個人)、分周期(月度、年度)的考核體系。

二是落實持續改進循環機制,醫院要根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及各項政策,結合醫院發展戰略規劃,動態調整指標,建立不同時期、不同層面的績效考核體系。

三是重視數據采集信息化,數據管理是系統工程、工程,為實現精益管理,要規范數據交換流程,打通信息傳輸壁壘。

四是數據質量管理貫穿于數據生成、傳遞和使用的全過程。

3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記者:您認為公立醫院在國家傳染病防控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作用?作為院長是如何強化平戰結合,做好傳染病應急保障工作的?

盧洪洲:疫情期間,深圳三院作為深圳市唯一一家收治新冠患者的醫院,首要任務是救治新冠病患,同時防止發生院內感染,以及因為院內感染直接暴露而導致的聚集性病例。疫情初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我們醫院旁邊另建了一個應急院區,配備1000多張負壓病床,進行全封閉式管理。

實際上,許多傳染性疾病,無論是SARS、禽流感還是新冠病毒感染,病人都會有心衰、呼衰、腎衰和肝衰的癥狀,這對收治醫院的綜合能力是一大考驗。深圳三院的發展理念是大力發展“大綜合”,才能支撐起“大專科”。

為此,我們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在人才引培方面,引進了國內肝移植、腎移植等領域的多個知名專家和團隊,就是要打造所在專科的國內乃至一流專家團隊。有了高原才能突起高峰,只有將醫院的總體醫療水平提高后,才有基礎去開展創新性的科研,醫院的傳染病學、結核病學等學科才有可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記者:我們了解到深圳三院近年來先后貢獻出多項重量級科研成果,具體是如何探索臨床科研新模式的?

盧洪洲: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我們加強醫院頂層設計,貫徹落實市衛生健康委等主管部門要求,建設研究型醫院。謀劃與學校共同建設醫院管理研究院,推進黨建引領醫院創新文化建設,建立醫院學科評價系統方法。積極建設相關疾病領域的全國臨床研究協作網絡,高效開展高質量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鼓勵臨床與基礎研究緊密結合,圍繞疾病防治中的難點問題,開展疾病發展規律和診療策略研究,解決患者疑難復雜疾病診療、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2023年,我們在全院上下提出過一個要求,就是“人人有項目”,9月至12月19日,各科室共上報了項目550項。

第二,不斷完善專職臨床研究團隊,提升研究能力與水平。深圳三院,包括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深圳市肝病研究所在內,共有100多名專職研究人員。深圳三院的這些專職科研人員不承擔臨床工作,純粹做科研,可以和醫生組成團隊,臨床醫生提供標本和臨床數據,提出問題方向,而專職科研人員可以從事基礎和轉化研究。目前,這些專職研究人員已具備一定的醫療器械、診斷設計和新藥研發能力。

第三,建設臨床轉化研究平臺。依托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基地, 打造臨床和基礎融合創新研究平臺。

第四,積極服務研究人員創新挖掘核心技術,申請高價值專利,形成醫院專利池和知識產權儲備。探索“醫研產”融合發展模式,組織路演等多種形式的醫企融合創新交流,促進成果轉移轉化。

記者: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培養。請您結合醫院實際,談一談如何更好地培養、引進、穩定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盧洪洲: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我們堅持“外引內培”兩步走戰略:在外部引進方面,依據醫院定位,對標政府人才項目,用足用好深圳醫療衛生“特聘崗位”政策,“靶向引進”高精尖緊缺人才,拓展人才引進形式,設立個性化引才機制,積極引進院外高水平人才。同時以“三名工程”、高水平醫院建設、國研中心建設等項目推進為工作契機,加強與國內、國外友好合作院校、醫院的交流,充分利用院際間的資源優勢,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等;定期或不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講學,外聘高水平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院進行長、短期講學、學術交流、合作科研和共同指導研究生。推動“醫學+大數據”“醫學+臨床研究”“醫學+人工智能”等復合型人才培養,選拔培養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青年醫學人才。

在內部培養方面,醫院通過院內臨床研究項目、醫學工匠培育項目資助,支撐專科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科醫護隊伍臨床技能和臨床創新能力,自2022年起累計資助超過8600萬元。另外,醫院開展“優才計劃”項目工作,給予醫院員工機會外出深造一年,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反哺醫院醫療技術進步、在職學歷提升、特聘研究崗位遴選等工作。

監制:宋寶剛 康亮 韓月

記者:袁世鼎

攝像:杜曉航

后期:劉冠雄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在线a视频网站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在线观看 | 午夜久久第一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