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直擊中關村論壇

從“單向疏解”到“雙向互通融合”

——在中關村論壇看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十年

2024年04月30日 09:21 | 作者:本報融媒體記者 馬嘉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一走進中關村論壇年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記者就看到這樣一幕場景:技術人員只需操作手柄,機器人即可模擬人手,進行腦血管造影手術,導管、導絲可以精準前進、后退、旋轉……

“這是去年上市的一款腦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也是我國首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的腦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北京萬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麗娟介紹,在傳統的腦血管介入手術中,醫生往往要背負10公斤左右的鉛衣、鉛圍脖,對體力、操作精準度等帶來很大挑戰。腦介入手術機器人的問世不僅可以減輕醫生負擔,讓醫生免于X射線的損害,而且其標準化的手術流程,精確至亞毫米的動作精度,可以保證手術的穩定性和精準度。

記者了解到,這款機器人由北京天壇醫院李佑祥團隊研發,2023年3月獲批上市以來,迅速在河北省保定中關村創新基地實現正式投產,目前已經在北京朝陽醫院、河北醫大一院、山西人民醫院等地完成了超過260例手術。

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化輻射全國的一個生動縮影。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解敏表示,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這10年,三地“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初步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發展格局。

10年間,京津冀協同發展碩果累累。在展區,記者看到三地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一個個產業協同示范項目領跑全國,一個個創新科技成果在津冀地區落地轉化,為其發展注入活力。

過去10年,“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同模式已經十分成熟,數據顯示,從北京輸出到天津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4年的38.8億元上升到現在的82.1億元,其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等領域的年均增速為8.7%。而北京輸出到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也由最初的32.4億元快速增長至現在的274.8億元,2431家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5163家。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邁入從‘單向疏解’轉向‘雙向互通融合’,從縮小各自內部差距轉向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從‘破藩籬’轉向‘建生態’的新階段。”解敏表示。

北京市協同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李偉介紹,目前京津冀正在進行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在協同布局產業鏈群方面,共同繪制了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等6條產業鏈圖譜,從中梳理出關鍵核心技術“卡點”229個、供應能力不足“堵點”174個,同時共同培育集成電路、網絡和通信安全、生命健康等五大產業集群。

“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京津冀三地要共同布局創新資源,共同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李偉說。

編輯:楊晨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吉泽明步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 |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 午夜性色福利剧场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