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聚焦
多措并舉 構筑防汛抗洪的“銅墻鐵壁”
——直擊2024年珠江流域防汛防洪一線
人民政協網4月30日電(記者 王菡娟)4月22日,珠江流域北江發生特大洪水;4月28日,韓江發生2024年第3號洪水。今年入汛以來,珠江流域先后發生多場強降雨過程,北江、韓江、東江多次發生編號洪水。截至4月28日,珠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今年的汛情比往年來得早、來得猛。如何構筑防汛抗洪的“銅墻鐵壁”?日前,記者深入珠江流域防汛防洪一線采訪。
加強堤防涵閘巡查防守
“北江大堤黃塘段屬強透水地基堤段,巡堤查險工作絲毫不能馬虎。”4月25日下午,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北江大堤黃塘段,記者見到了正在巡查的廣東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北江大堤管理部李偉康。
北江大堤 -珠江委供圖
北江大堤位于北江下游左岸,從廣東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騎背嶺起,經佛山市三水區至南海區,保衛廣州、佛山、清遠以及白云機場、京廣鐵路等,被譽為“南粵第一堤”。
“‘三水’名稱源于北江、西江、綏江三江之水在此匯流。這里水系如雨傘狀匯入干流,量大流急,一直是防汛工作的重點。”廣東省北江流域管理局防洪與工程建管部部長曾金鴻說,在迎戰本輪北江2號洪水過程中,單日最高峰時曾有2700多人上堤巡堤查險,確保北江大堤安然無恙。
入汛以來,李維康和同事風雨無阻,加密巡查頻次,圍繞可能發生的滲水、管涌、漏洞、裂縫、坍塌等堤防險情,瞪大眼睛認真排查,不放過任何細微隱患。
“北江大堤是北江防洪工程體系的重點區域。我們采取填砂壓滲、加高培厚、填塘固基等方式不斷夯實堤基堤身,同時儲備了充足的防汛物資。”曾金鴻說。
堤壩涵閘被譽為防汛抗洪的“頭牌”。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百曲圍海堤位于南流江出海口的南東水道和周江之間,南臨北部灣與北海市隔江相望。“2014年合浦縣實施百曲圍海堤整治工程以來,至今已完成加固整治海堤近26公里,重建排澇納潮涵閘41座。”廣西合浦縣水利局防御中心主任黃飛翔介紹,4月以來當地已多次發生強降雨,他們組織人員沿著百曲圍海堤步行巡查堤防,重點檢查堤防壩體、岸坡塌陷、白蟻隱患、路面開裂等內容,還提前制定了百曲圍海堤2024年度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全力做好防汛準備。
同樣枕戈待旦的還有合浦縣水利局南流江綜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吳裕寧。南流江綜合管理中心負責合浦縣總江水閘的運行管理,南流江穿總江水閘而過,因沿海地區水系“源短流急”,總江水閘成為北海市防汛排澇的關鍵工程之一。
“我們成立了總江水閘值班組,堅持24小時輪值和領導帶班制度。”吳裕寧說,總江水閘設立防汛搶險應急領導小組,編制了總江水閘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安全管理應急預案、控制運用計劃實施方案等,將防汛責任、物資、方案落實落細,確保“寧可備而無汛,不可汛而無備”。
科學調度水工程攔洪削峰
4月26日,記者在飛來峽水利樞紐看到,15道閘門全部敞開,江水浩蕩奔涌向前。
北江飛來峽水利樞紐-珠江委供圖
水庫調蓄被譽為防汛抗洪的“王牌”。
“從4月19日到4月22日,我們共接到6道調度令。”廣東粵海飛來峽水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耿說。飛來峽水利樞紐位于廣東清遠市東北約40公里的北江干流河段上,是北江防洪的關鍵工程,對保障北江中下游及清遠市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應對此次北江特大洪水,在水利部的統一指揮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廣東省水利廳等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前調度北江上中游水庫群騰空庫容3.5億立方米,及時啟用飛來峽水庫攔蓄洪水2.04億立方米,削減北江控制站石角站洪峰流量1300立方米每秒;調度上游樂昌峽、南水、錦潭、長湖等水庫攔蓄洪水2.1億立方米,削減飛來峽水庫入庫流量1300立方米每秒,最大程度減輕波羅坑防護片區啟用范圍,進一步削減石角站洪峰流量700立方米每秒。
通過飛來峽等干支流水庫群調度攔蓄洪水,攔洪削峰作用明顯,成功將北江洪水量級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內,洪峰水量沒有超過堤壩的安全泄量,有效減輕下游沿線防洪壓力,確保了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保護對象防洪安全,并實現不啟用
自4月22日3時飛來峽水利樞紐出現最大入庫流量以來,洪水持續下泄。“據預報,未來幾天北江還可能有洪水過程,當前飛來峽正按運行規程仍處于敞泄狀態,我們將抓緊降低庫容水位,為下一次攔蓄洪水做準備。”黃耿說。
大藤峽水利樞紐也正嚴陣以待。
近年來,大藤峽水利樞紐堅持流域統一調度、精準調度,已成功抵御西江多場次編號洪水,特別是在2022年防御西江4號洪水過程中,以建設期有限防洪庫容,攔蓄7億立方米洪水,最大削減洪峰3500立方米每秒,避免西江、北江洪峰遭遇。
今年入汛以來,珠江流域接連發生編號洪水,防汛形勢嚴峻復雜,大藤峽公司加強雨水情監測預報和滾動會商研判,精準把握調度時機,精細做好設備檢維,嚴陣以待做好防汛備汛各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工程、水庫庫區和下游防洪安全,切實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打造“四預”平臺實現精準預報
在珠江水旱災害防御“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平臺,各地降雨、江河水位等實時數據在電子屏幕上滾動呈現,流域整體的雨情、水情盡收眼底。
珠江水旱災害防御“四預”平臺-珠江委供圖
精確測報是防汛抗洪科學決策的“耳目尖兵”。
“現在我們將流域內各主要水利工程都納入系統,健全了數據支撐,優化了算力算法,‘四預’平臺預測預報更加精準,進入2.0版本時代。”珠江委水旱災害防御處副科長謝旭和介紹。
4月以來,珠江委充分運用珠江水旱災害防御“四預”平臺,加密、滾動、精細實施洪水預報,滾動發布洪水預警8次、預警短信2萬余條,為指揮調度決策和主動防控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根據洪水預報結果,多方案模擬預演北江、韓江、東江多次編號洪水演進過程,比選優化調整流域水庫群調度方案,發出調度指令,精準指導洪水防御。
“如果發生泄洪,那么我們在‘四預’平臺上會提前發出預警,直接發出,非常方便。目前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大藤峽公司樞紐管理中心水調科科長黃光膽說。
據悉,大藤峽公司按照物理與數字“兩手抓”要求,不斷夯實算據基礎、優化算法模型、提升算力水平,持續完善數字孿生大藤峽防汛與水量調度“四預”系統,將“正向”預演與“逆向”推演相結合,為水庫調度決策提供支撐。目前,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水情測報系統涵蓋專用雨量站111個、水文(位)站點 90個,還加快推進測雨雷達建設,雷達組網控制庫區1.7萬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目前已完成首臺測雨雷達鐵塔建設,首部測雨雷達正在進行中試,有望在今年五月建成投用,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雨水情監測預報能力提檔升級。
據了解,水利部正加快完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按照“應設盡設、應測盡測、應在線盡在線”原則,重點圍繞流域防洪、水庫調度實際需求,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進一步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洪水預報精準度。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