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頭條
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①
推動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世紀工程。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開放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并提出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要切實把握好“六個堅持”,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此,本報將圍繞“六個堅持”推出系列評論文章。——編者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動能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六個堅持”,并把“堅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首要任務,為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指明了前進方向、發展路徑和具體工作抓手。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應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根據各地稟賦條件、發展潛力等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培育更多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增長帶、實現西部經濟崛起的根本路徑,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把西部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打造一批具有西部特色的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順應科技時代發展大趨勢,形成創新、產業、人才、技術之間相互支撐、一體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大面向西部地區的分類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把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作為重點,著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和產業應用。積極培養引進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通過完善科技創新平臺、人才評價體系和人才激勵機制,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工作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于西部地區科技創新事業。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關鍵科技問題出發,突出政產學研有效協同,周密部署西部地區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加緊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跨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形成科技、平臺、市場之間的區域良性互動。堅持“全國一盤棋”理念,在梳理科技創新優勢圖譜的基礎上,深化東中西部科技創新合作,加強政策協同效果評估和迭代升級,加大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和引進力度。用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集聚創新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為目標,加強科研設施、創新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營造創新發展環境和創新生態,完善價值共享、價值共創的內生機制。建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加強科技成果評估和交易體系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環境和服務體系,推動科技與產業對接融合,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鞏固傳統產業作為經濟運行基本底盤的作用,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內生動力。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用好國家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支持政策,適時制定具體的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健全設備更新改造機制。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圍繞傳統產業的細分領域,聚焦研發、生產、銷售、結算等多個環節,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提質、增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產品精深加工度,通過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推廣,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和發展,通過加大對產品精深加工的支持力度,推動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促進中央企業與西部地區融合發展,形成央地合作推動西部大開發的生動局面。研究出臺旨在鼓勵中央企業在西部地區投資發展的配套政策,特別是要在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方面加強政策支持。鼓勵中央企業積極加強與西部地區地方企業開展產業合作,共同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高質量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政務環境,強化協同發展生態的可持續性,使之成為促進央企與西部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引導中央企業主動加強與西部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人才在西部地區集聚和發展。鼓勵中央企業加大在西部地區科技研發投入,推動西部地區產業技術升級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
推動旅游等服務業成為支柱產業,形成大國經濟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各美其美的新發展格局。立足擴大旅游產品有效供給,依托各地自然山水特色、人文遺跡、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推動形成“旅游+”在農業、文化、交通、大健康、體育、非遺傳承及民間技藝等多領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旅游等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推進西部鄉村旅游與知名旅游景區聯動發展,探索構建旅游等服務業區域合作機制,強化省域間、縣域間交流,通過互設旅游周、宣傳月等活動,加強旅游資訊相互推介、聯合推介,拓展西部旅游客源市場。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提高旅游等服務業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提升旅游大數據綜合信息服務能力、供給需求對接能力、應用決策能力、監測預警能力和宣傳推廣能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動能。緊扣西部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推動科技與產業供需對接、合理匹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緊盯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趨勢,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培育領軍企業、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制造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重點布局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在加強與東部地區合作中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未來產業,適時出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重點圍繞選定的未來產業布局,加快完善創新平臺,優化政策環境,吸引高端人才。
(作者王濟光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