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新青年》紀念五一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這一天,由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第7卷第6號也隆重推出了《勞動節紀念號》。
這期的版面較之以往擴大一倍以上,篇幅達400頁。封面是羅丹的名畫《勞工神圣》,孫中山為之題詞“天下為公”,蔡元培在扉頁上題詞“勞工神圣”。
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作為該紀念號的發刊詞,介紹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以及歐美國家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制的勝利斗爭。《勞動節紀念號》同時刊發了陳獨秀撰寫的《勞動者底覺悟》。這篇文章由陳獨秀于同年4月2日在出席上海碼頭工人發起的“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成立大會時發表的演說詞整理而成。文章高度評價了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除了陳獨秀和李大釗的重頭文章之外,《勞動節紀念號》還刊發了許多先進知識分子撰寫的關于各地工人、工廠狀況的調查報告;介紹了各國各地的勞動組織和工人運動情況。
尤為難得的是,《勞動節紀念號》全文刊登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全文,以及當時15個團體、8家報社熱烈贊頌這一宣言的文章。
《新青年》的這份《勞動節紀念號》發行量達1萬份,在當時影響很大,并且已普及全國。(周小麗)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