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創新委員聯系群眾模式 打通協商為民“最后一公里”
——云南昆明盤龍區政協青云街道委員工作室助力民生問題解決小記
5月10日,走進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青云街道,一塊由中央政法委授予的“楓橋式工作法”單位獎牌顯得格外醒目。
2023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周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云南省有3個單位入選,其中一個就是昆明市盤龍區青云街道。
2023年以來,盤龍區政協按照“一街道一特色”對青云街道委員工作室以“市域治理”為主題進行了提升改造,并在社會治理面臨諸多風險壓力和嚴峻挑戰的佳園社區設立了委員工作室,為委員聯系群眾、群眾找到委員提供更加便捷的路徑,逐步探索出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多元共治推進基層治理的工作模式。
青云街道委員工作室在開展委員聯系群眾活動中,打造了佳園社區獨特的“鄰里匯”品牌,依托5個站點14個信箱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在線上,通過開發微信小程序“幸福e社區”,方便群眾通過網絡反映問題。在線下,依托每一個嵌入到居民小區的“鄰里匯”點,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轄區居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通過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廣泛匯聚民意,并按類別歸納整理,形成轄區居民“需求清單”一張表,做到靶標明確、任務清楚。
探索政協委員履職模式,一方面,探索建立社區智囊庫,對駐區的省市政協委員和聯系街道的區政協委員,按照專業特長、工作崗位進行梳理分類,形成“資源清單”。針對協商議題,按照委員的專業特長邀請委員參與協商議事,努力做到協商有實招、協商有實效。
另一方面,深入基層搞調查,倡導委員履職形式多樣化,除參加區政協組織的各類履職活動,社區開展的各項調查工作,積極邀請政協委員參加,讓委員深入基層,聽到最真實的民聲,看到最真實的民情,了解最真實的社會治理的堵點痛點難點。尤其是院壩協商,做到協商之前必有調研,不調研不協商。按照居民“需求清單”,深入開展調研,合理確定協商議題、協商人員等,形成“協商清單”。
同時,擴展協商范圍,除院壩協商外,積極組織政協委員參與“兩企三新”組織、行業協會等舉行的各類協商議事活動,圍繞“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做強特色產業”等議題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智力優勢,爭取做到協商議出“金點子”,努力找到破解問題“金鑰匙”。靈活運用“重點協商+專家聯動協商”“請進來協商+走出去協商”“線下協商+線上協商”等多種形式開展協商,便于委員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協商活動,便于協商更出成效。
委員工作室及時將協商成果報青云街道黨工委,青云街道高度重視,形成協商成果落實“責任清單”,明確具體負責人或負責部門,需上級部門協調解決的及時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有力推動協商成果落地落實。2023年以來,圍繞婚戀家庭矛盾糾紛化解開展院壩協商,達成六項共識,并將協商成果及時轉化,從源頭化解婚戀家庭矛盾17起,有效提升了街道及社區對于婚戀家庭矛盾糾紛摸排的效率,拓寬了多元參與矛盾化解矛盾的途徑。圍繞背街小巷環境提升整治開展協商議事,調動轄區社會組織參與解決,動員社會企業資金67.6萬元,推動解決該片區多地段環境臟亂差及占道經營、車輛違章停放、堵車淹水等民生問題,完成龍軒街街頭運動公園建設。(本報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黃剛)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