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以“書”為媒助“雙推”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4月26日晚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楚雄州”)楚雄技師學院“羅思寶委員工作室”里傳出陣陣朗誦聲。這是楚雄州政協委員羅思寶組織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暨“雙推”(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活動現場的一幕。
就在幾個星期前,羅思寶在楚雄州政協委員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發帖”,邀請當地的書法愛好者到委員工作室參加活動。活動當天,楚雄州內各縣市近150名各族群眾有的帶著臨帖作品、創作作品從百余公里之外趕來,有的帶著全家老小,一起自發前來趕赴這場書法盛會……
羅思寶是土生土長的楚雄人,自小在大山里長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彝族人。“我小時候只會說彝族語言,都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上小學后,我學說普通話、學寫漢字,上職高時愛上了書法,開啟了學書之路。所以,學好普通話、練好漢字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至關重要。”如今已是楚雄技師學院書法講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羅思寶現場分享道。
“學習書法要根植傳統、深入經典、藝文兼備,若無熟稔的筆墨功夫,書法則無根;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書法則無魂。讓讀書成為常態,才是書之正道。”“這幅臨帖作品過于追求形似,而對原帖用筆節奏的把握還不到位,要多讀帖,多揣摩古人書寫過程中用筆的豐富變化……”活動中,羅思寶與大家分享學書心得,并對大家帶來的臨創作品逐一指導點評。
從武定縣萬德鎮趕來的一位傈僳族群眾說:“我多年前就在鄉里的小學聽過羅老師講課、看過他為村民寫春聯,這次鄉親們委托我請羅老師幫我們村題寫村名,拿回去刻在村口的石碑上。”羅思寶現場揮毫題寫滿足了他的請求。
“羅思寶委員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來,以書法藝術為紐帶,組織開展活動12場,吸引楚雄州內外書法愛好者1500余人參加書畫展、書藝交流、書法課堂等活動,楚雄技師學院的師生到工作室參觀學習交流也成為常態。
“楚雄州政協‘雙推’協商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把‘同聽一堂課、同講一席話、同唱一首歌’作為重要形式,要求參加活動的所有人都要講普通話,以此引領帶動各族的界別群眾養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我們還把‘寫一手好字’作為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工作室成了學生課余和周末時的熱門‘打卡地’。”羅思寶介紹道。
“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書法藝術,讓更多人寫好規范漢字,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我的職責所在。”羅思寶表示,作為政協委員,要將“雙推”落在經常,融入日常,讓其成為“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方式。
編輯: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