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
“這次調研,我們白天深入社區、鄉村、學校、企業、文博場館等實地走訪調研,晚上邀請各族干部群眾79人分別訪談聽取意見,更全面直觀地掌握實情。”在調研組內部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部戰區某大隊專業技術大校正高級工程師尹璐表示,調研期間舉行的分組訪談活動,讓她感觸很多,受益匪淺。
分組訪談是全國政協民宗委近年來在調研過程中創新采取的一種調研形式。訪談前,調研組成員被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隨機分配4至5名當地各族干部群眾作為訪談對象。訪談事先不設具體問題,訪談過程中,受訪人圍繞調研主題隨意展開交流內容,敞開心扉一吐為快,小組成員可以根據交流內容隨時提問。
此次調研期間,記者也被分到小組內,參與訪談,親身體會到“傾聽來自一線的大聲疾呼,收集來自基層的智慧錦囊”的成效。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毛澤東同志在其著作《反對本本主義》中旗幟鮮明地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調查研究既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人民政協的參政之本、履職之基、成事之道。調研真正落在實處,不能“踩點式”走馬觀花、“盆景式”只看不問,必須以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為導向,揣著問題,躬身向下,與群眾面對面,鼓勵基層干部群眾多說話、說真話,讓干部群眾感受到尊重和重視,從而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那些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是調查研究最寶貴的財富。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基層群眾的期盼和心聲。有對政策的建議和期待,有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擔憂,用心傾聽,深入考究,群眾的需求就會躍然紙上,調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讓群眾唱主角,用心傾聽,恰當回應,了解多了、眼界寬了,才不會一葉障目、坐井觀天,才能精準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癥結;才能知道群眾想什么、要什么、向往什么,才能做出高質量的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調研,走過溝壑縱橫的高原路,走過坡急溝深的盤山路,走過麥浪滾滾的鄉間路。他時常強調,“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
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把調查研究做到聽真、走深、做實,才能為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提供指導,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