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中國建構河流倫理主張受到國際專家高度認可
人民政協網5月23日電(記者 王菡娟)5月21日,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出席第十屆世界水論壇《河流倫理建構與中國實踐》報告推介會。推介會上,國際專家紛紛發表觀點,高度認可中國建構河流倫理主張。
李國英指出,河流是地球的血脈、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搖籃。一個時期以來,在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等因素多重作用下,人與河流的關系日趨緊張,部分地區河流健康生命受到嚴峻挑戰。河流危機本質上是生存環境危機、人類存續危機。保護河流,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就是保障人類永續發展。
李國英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強調要“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賦予了河流生命概念,指引新時代中國河流保護治理新方向,開啟了中國河流保護治理新實踐。建構河流倫理,就是要把自然界河流視作生命體,尊重河流生存與健康的基本權利,調整人與河流關系的價值取向、道德準則、責任義務、行為規范,讓河流永葆生機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人與河流和諧共生,是建構河流倫理的核心理念。尊重河流生存與健康基本權利,是建構河流倫理的重要基礎。形成符合河流倫理的行為規范,是建構河流倫理的重要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助理總干事莉迪亞·布里托表示,“關于生態系統的一些技術應用以及創新方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高度關注的,尤其是如何恢復水生態系統,是我們重要的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態水文示范項目于1996年正式建立,用以展示可持續創新的跨學科水管理實踐項目,并且進一步推進生態水文的創新解決方案。江河水文與生態保障不僅需要科學支撐,也需要倫理依據,讓我們共同保護水生態系統,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涉水目標而加速努力。”
荷蘭王國水特使梅克·馮·吉尼肯表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生態水文,對于荷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荷蘭響應有關水倫理、水生態環境倫理的倡議,并且在此倡議之下推出了很多有關水文和生態教育、人文倫理教育的活動,很高興看到中國和我們在這個方面同頻共振。我們同中國的水利合作歷史悠久,同時也非常愿意向中國學習。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我們同屬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無論是在流域尺度的跨界合作,還是比流域尺度更大的合作都至關重要。”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副行長曼努埃拉·菲羅表示,“放眼全球,很多河流都被過度使用,河道遭受侵占,生態環境被破壞,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正在不斷惡化。中國在河流治理方面有非常好的優秀案例,世界銀行在歐洲也投資了河道清潔和整治項目,以求進一步改善水生態環境。這些案例都證明了如何通過協作來保護自然,與自然共行。”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