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自然界動植物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伊比利亞猞猁
熊蜂
山地大猩猩
提到自然界物種,您首先會想到什么?大象、蒼蠅,還是章魚?
地球擁有無與倫比的生物多樣性,令人敬畏的藍鯨,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其動脈血管能完整容納成年人類;微小的水甲蟲擁有堅固外殼,可以從青蛙的腸道逃出生天;現存最古老的剛毛松,比埃及金字塔還年長2000歲。
物種的故事如此引人入勝。那么,自然界的動植物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蜜蜂通過舞蹈來進行種間交流,當這些小家伙發現花粉優質且充足的花朵,或條件不錯的新窩地點后,它們會在返回蜂巢后,使用“搖擺舞”為其他蜜蜂指明方向。
依靠超凡的生存技能,蜜蜂為80%的開花植物授粉,包括130多種重要的農業經濟作物,它們對我們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蜜蜂發揮的作用還會越來越大,比如蜂箱圍欄經常用來保護農民的莊稼免受大象等野生動物的侵襲,同時蜂蜜的生產也提供著多樣化的人類生計。
伊比利亞猞猁曾是世界上最受滅絕威脅的貓科動物,經過數十年來在棲息地保護、本地物種種群恢復、異地繁殖和野外放歸等方面的努力,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自2002年以來增加了10倍,從2002年的不到1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600多只。
現在,這種猞猁終于能夠發揮其作為當地頂級捕食者的關鍵作用,給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益處,控制野兔等動物數量,從而保護河岸免受侵蝕。
在不丹,雪豹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通過保護雪豹的高山棲息地——3.3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源頭也得到有效保護。
1989年以來,山地大猩猩的數量顯著增加了1.7倍,支撐起蓬勃發展的大猩猩觀賞旅游業,使數十萬當地社區居民直接受惠。
這些只是自然界物種在我們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縮影。
最近,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專門委員會發布結論,地球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直接依靠自然界物種獲得食物和收入,全球五萬種野生動植物,滿足了數十億人的需求。
不僅是哺乳動物,一茶匙的地表土中就含有約10000種不同的微生物,它們對增加土壤肥力、凈化環境污染物以及調節碳儲存至關重要。
鳥類可以為植物授粉、傳播種子,一些腐食性鳥類還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加快動物腐肉的分解,從而大大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昆蟲同樣為植物傳種,同時分解廢棄物,充當土壤工程師。
真菌為所有生命基提供養分,并為土壤碳儲量做出巨大貢獻。
自然界物種在復雜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失去其中任何一個,都會產生我們無法想象和難以承受的連帶效應。
必須明白,拯救物種就是拯救我們自己,時刻為防止野生動植物災難性消失敲響警鐘。
《科學》雜志此前發表的一項重要分析表明,在超過三分之二的保護行動案例中,生物多樣性狀況得到了改善,或至少減緩了下降趨勢。
我們還擁有兩個全球性框架,敦促世界各國政府承諾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保護和恢復地球自然環境及全球氣候(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巴黎協定。
現在需要的是更大規模的行動。我們需要將這些物種恢復成功的案例從偶爾變為常規。大規模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和持續不斷創新技術都非常必要。確保我們能夠更快、更高效、更持久地發揮保護工作影響。齊心協力,認識到人人都有責任拯救自然界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供稿)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