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張慶盈:厚植海洋文化自信加強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
案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圍繞海洋事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
對青少年進行系統的中華民族海洋意識教育,增強青少年海洋文化自信,能夠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但我們的調研發現,我國在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門協作機制不夠完善;二是關于我國海洋文明資源的研究及成果未能有效支持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踐,品牌不顯、影響不深;三是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海洋意識培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四是我國公眾海洋意識仍然薄弱;五是青少年對中華海洋文化的整體特質認知不夠清晰。
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有序推進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總體規劃。以現有海洋事業發展規劃政策文件為依據,加強國家對青少年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的指導,增強全國海洋教育的專業性、規范性和一致性,全面提升中國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水平。加大力度統籌協調自然資源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團中央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和資源優勢,凝聚工作合力,實現共建共享。
二是重視品牌效應,持續提升海洋研究成果產業轉化水平。以豐富的中華海洋文明研究成果為源泉,將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戲劇表演、動漫游戲等產品與新型傳媒手段相結合,大力開發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海洋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依托海洋文化節慶活動及海洋文化相關紀念日發展海洋文旅產業,創建海洋主題宣傳品牌。
三是完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塑造海洋意識的基礎作用。加強適合中國青少年的海洋意識教育課程內容研究,確立與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新時代中國海洋史觀,構建與整體中國歷史有機銜接、系統內洽的中國海洋歷史敘事框架,發掘和塑造近代及當代中國海洋文化。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啟動將中國海洋文化納入中小學教科書的系統工程,有針對性地整合海洋國情、海洋環境、海洋人文等方面內容,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增加海洋教育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比重。
四是推廣社會教育,不斷增加海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投入。以涉海部門、沿海地區為重點,推進海洋博物館及涉海文化館、科技館、展覽場館等建設,增強公眾興趣。強化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聯動合作,增強非沿海地區青少年對海洋文化的實際感受與熟悉程度,促進全國均衡發展。
五是深化主體意識,著力構建中華海洋文化內外認同。加強與世界重要文化互動,全面推進中華海洋文明認同,挖掘海洋文明與長江、大運河文化相關的歷史聯系,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國記憶點的重要文化主線和國際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發展過程為重點,全面呈現文化沿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共同體意識,提煉出全國學術界以及社會認同度較高、具備號召力的文化因子,引導進一步彰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