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嘉興南湖東環河:泱泱秀水煥新顏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政協委員、區政協主席章劍講述東環河治理的故事
初夏時節,漫步于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湘家蕩區域的東環河畔,藍天、白云、綠樹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不時有水鳥翩飛,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這是浙江省嘉興市大力推進河長制、打造“幸福河湖”的豐碩成果,也是區政協積極助力水環境建設的成效縮影。
作為嘉興市主城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2012年,南湖區統籌推進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道的河長制,其中東環河的區級河長由南湖區政協主席擔任,鎮級河長由區政協委員、湘家蕩區域黨工委副書記鄭玲擔任。
十二年砥礪奮進、十二年日新月異,東環河、三店塘、石龍橋港、西南湖、車沈葛港
水鄉也曾“因水而痛”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受上游及自身雙重污染影響,嘉興水質持續惡化,江南水鄉
東環河治理前
逐綠而行 水岸同治
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廣泛性、不確定性和滯后性等特征,是水環境保護工作的突出難點。區政協委員、東環河鎮級河長、湘家蕩區域黨工委副書記鄭玲表示,污染在水里,問題在岸上。治理水污染,控源截污是關鍵。為此,鄭玲多次帶隊赴東環河周邊農業用地進行現場調查及勘測,同時,牽頭推進農戶雪菜腌制整治工作,帶隊拆除岸上違章搭建的菜窖,保證廢水不排入河道,切實加強源頭管控。
其次,建設生態退水溝渠,將農業污水有效過濾后排放。鄭玲介紹,目前,涉及七星街道高豐區域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和七星街道半墩區域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已建設完成。除此之外,街道重點打造的潭港、湘家蕩支流水生態修復工程,涉及支流5條,其中長類港、南港為東環河支流,治理長度1.5公里,將有效提升河流生態緩沖帶的養分截留、污染物攔截、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等功能,構建起良好的水生態自凈系統。
東環河治理后
下一步,以“碧水行動”為著力點,持續推進水生態修復,建設水下森林,加強水質檢測和水質達標考核,加強監管河湖管理范圍內違法行為,堅決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設障、捕撈、養殖、采砂、圍墾、侵占水域岸線等活動。
聚力守綠 暢通水利最后一米
隨著治水工作推進,南湖區由側重截污治污,逐步向“截污治污+健康生態”并重發展。
自2023年接力東環河區級河長以來,章劍堅持每月帶領河長單位有關人員巡河,在巡河現場他逐個走訪查看河道附近關鍵點位情況,并聽取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對東環河河道基本情況、水質監測情況等的匯報,確保對河道各項情況了然于胸。“近年來,東環河沿岸河道水質整體狀況良好,達到了Ⅲ類標準,但水環境保護需要久久為功、
“在日常巡查過程中,有時還是會發現河道保潔不到位、水體感觀較差和河岸‘四亂’等問題。”對此,章劍要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開展整治,制定整改方案,迅速做好整改工作,確保問題排查到位、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切實發揮主體責任。
在美麗河湖建設上,南湖區政協圍繞“五水共治”、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等,系統推進河湖治理,助力河道整治。在區政協
區政協還積極探索“委員帶頭 界別行動”的生態環保新模式,開展三級政協聯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12年來參與委員2000余人次,累計巡查河道6000余公里,開展各類視察與專題調研180余次,召開座談會140余次,實地查看企業470余家,走遍全區每個村社,踏看了全區主要河道水體,提出意見建議380余條,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區政協機關及全體委員為“五水共治”捐款達165萬余元。關于加快污水管網建設等260余條意見建議獲得黨委政府采納。此外,還通過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建立,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問題發現能力,推動水環境質量實現躍升。
水清岸綠,方有詩畫江南。12年久久為功,南湖已然是千里河湖安瀾、千村山清水秀、千畝良田沃野。翻篇歸零再出發,前行路上,區政協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持續擦亮以秀水泱泱為底色的江南水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吳月琴 潘垚鎂)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