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民族鄉村“慢時光”里的“新亮點”
——福建省政協開展“加大掛鉤幫扶民族鄉村工作力度”調研小記
初夏時節的閩東閩北,青磚老瓦雖舊猶新,參差的青石路與鵝卵石路交錯綿延,編織出民族鄉村如畫的“慢時光”。近日,當福建省政協“加大掛鉤幫扶民族鄉村工作力度”調研小分隊深入南平市、寧德市調研時,看到的是一幅生動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畫卷。
漫步“粉色沙灘”、品茗畬家茶葉、探秘畬族溯源……走進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畬族鄉上金貝村,委員們與迎面而來的畬族群眾很快熟絡起來。大家倚著村頭的石碑,了解全村深化“產業+文旅+畬韻”,走上少數民族村寨鄉村振興之路的故事。
不僅是上金貝村,柘榮縣寶鑒宅村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發展茶葉、果蔬、花卉等特色產業;蕉城區北山村立足本地資源,深入挖掘民族傳統中草藥,保護瀕危中草藥,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在閩東閩北多地,委員們走進一個個少數民族村寨,邊聽邊問邊看,深入了解了各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掛鉤幫扶政策落實、金融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等情況。
“政策支持、產業發展,是少數民族村寨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堅實依靠。但是,當前各地仍存在鄉村互聯網、物流快遞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民族鄉村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等問題。”在調研中,委員們表達了擔憂。
掛鉤幫扶政策的繼續實施,是推動民族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跟上福建全省高質量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對此,委員們建議,有關各方要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建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進一步強化金融助力民族鄉村振興的精準性、實效性、引領帶動性,進一步建立健全掛鉤幫扶、特色經濟發展扶持、特色村寨建設等制度,真正以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干成效,服務全省加快建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同繪民族團結進步新圖景。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