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科技助力守護石山精靈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的喀斯特石山中,生活著一群特殊的精靈——白頭葉猴。它們是我國極危級保護動物,比大熊貓(易危級)更加珍稀,是中國獨有的靈長類極危物種。
它們幼年時期呈金黃色,半歲左右開始逐漸變色,一歲半左右完成變色,變色后雌雄性身體都呈黑色。因其頭頂高聳起一撮直立的白毛,像極了搖滾風格的“莫西干”發型,又以樹葉為食,故而得名白頭葉猴。
在目前世界范圍內所發現的500多種靈長類里,白頭葉猴是唯一一種由中國人發現并命名的猴子。
可惜這樣的精靈僅存約1400只,只出沒于崇左市左江以南、明江以北的一個三角形狹長地帶。
2012年白頭葉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3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16 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收錄成極危物種。
為保護白頭葉猴,2005年,廣西成立了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要保護好這些精靈,科研監測是基礎性工作。但白頭葉猴是典型的晝行性動物,運動攀巖能力強,白天在懸崖峭壁與樹叢中活動,晚上在石灰巖峭壁高出的溶洞中夜宿。而保護區內,石山地勢陡峭、山林植被繁茂遮擋較多,再加上猴群活動范圍廣、移動速度快,靠傳統的人工觀測手段對于白頭葉猴的保護和監測存在很大的難度。
為了更好地觀測猴群的生存和發展情況,保護區最初布設了數十個視頻采集設備,對白頭葉猴的棲息點的生態情況、猴群日常活動等進行全面的信息收集。
然而,全天監測的
2024年開始,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團隊開展了“白頭葉猴智慧化監測”方案試點,開發了一套包含識別、存儲及查詢應用和推理服務器三部分組成的系統。
通過系統,算法能自動識別視頻出現的白頭葉猴,如果白頭葉猴一直出現則分段保存,分段時間可配置為1-5分鐘,統計視頻中白頭葉猴的數量,同時保留一張白頭葉猴出現數量最多時候的圖片。
而存儲及查詢應用系統能夠提供可視化展示界面,展示的內容包括白頭葉猴每日數據實時統計,還能提供不同觀測點下的日/周/月/年統計數據的對比分析。
比如,在系統的首頁大屏上,記者就看到,當日白頭葉猴出現累計數、出現最大數以及前端攝像機的直播數據等。
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27日,系統共識別發現白頭葉猴累計1.52萬余次,單個觀測點最大出現次數為38次。
中國—東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首席運營官玉曉成介紹說,該項目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通過引入AI技術手段,提供科學、高效、可持續的保護手段,為白頭葉猴的保護和生態平衡作出貢獻。
他解釋說,通過實時監測,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如白頭葉猴數量突然地增多減少等,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保障白頭葉猴的安全和生存環境。更關鍵的是,通過大規模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揭示白頭葉猴的生態特征、種群動態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生物學研究提供豐富而準確的數據基礎。
此套系統還能將采集到的白頭葉猴數據進行可視化展示,直觀地向公眾傳播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白頭葉猴的生態知識,提高公眾對白頭葉猴保護的認識和意識。
在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農登攀看來,這套系統提高了保護區管理和科研監測能力,還讓相關工作更加高效。而且,他著重指出,保護白頭葉猴不僅是保護一個物種,而是以白頭葉猴作為傘護種保護整個生態系統,是維護共有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
華為中國戰略與Marketing部品牌部部長
編輯:張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