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這項世衛大獎為何頒給中國老年醫學學會?
5月31日,瑞士日內瓦。正在召開的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經評審,將2024年“科威特國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研究獎”集體獎頒給了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以表彰其在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方面作出的貢獻。
這是中國的社會組織首次獲頒這一獎項。
科威特國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研究獎由WHO于2003年設立,其宗旨是獎勵在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此前,中國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也曾先后獲得該獎項的集體獎。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曹豐代表范利會長領獎并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合影
成立于2015年的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還不到10周歲,為何就能榮獲這項行業內的國際大獎?從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范利的講述中,或許不難得出答案。
醫術要“頂尖”:強基礎研究,追世界前沿
“老齡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作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堅持‘以學術為本’的發展宗旨,堅持把國際、國內最先進的學術理念和技術應用于老年醫學。所以在學術追求上,我們期待能做前沿的事兒。”范利說。
這份追求,有很多份高分答卷。
比如,2017年,學會與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解放軍總醫院)強強聯合,共建“全國老年醫學培訓網絡單位”,聯合調研并發布了《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在報告基礎上,學會在國內率先提出了老年共病是當前我國老年醫學的救治重點以及多學科整合照護的MDT模式,并從老年綜合評估、臨床救治、營養干預、康復照護、安寧療護等5個維度,推進構建整體化老年疾病防控體系。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發布的《中國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該報告是對近10年37萬余老年住院患者的慢性病和危險因素及多重用藥等進行全國代表性調查后發布的。這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老年人群的老年疾病臨床多中心報告。”范利介紹。
這份報告指出,惡性腫瘤、高血壓病、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是老年住院患者的前五位疾病,其中老年共病的比例高達91.36%。這一結果,也與全球主要慢性病的發病率流行趨勢基本一致。
范利告訴記者,依據報告研究結果,學會和中心還建立了大型前瞻性老年隊列,開展表觀遺傳、宏基因組等多組學研究,探索了老年共病的交互作用機制和關鍵分子,為疾病診治提供了新靶點。這些研究成果,也分別發表于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
醫術要“立地”:腳踏實地,為老齡人群增進健康福祉
“醫療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成果能夠應用于臨床、應用于老百姓,為我們的服務對象——3億多老年人帶來福祉。”范利坦陳,在加速老齡化的進程中,我國老齡人群的健康狀況并不理想,壽而不康、多種慢病共患的狀況比較突出,距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老齡觀和積極老齡化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把開展老年健康傳播和健康促進行動作為學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把防病作為最經濟有效的策略加以推進,既大力推廣普及老年醫學最新進展,也堅持開展醫學科普公益活動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并著力探索實踐老年健康服務的新模式、新路徑。
記者了解到,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自成立以來,還連續舉辦了9屆“老年醫學與科技創新大會”,以及數百場專業論壇,近百萬人次參會;每年堅持開展“健康大講堂”“醫護萬里行”等大型公益活動150余場,受益千萬人。此外,學會還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推送老年疾病相關科普文章2000余篇,閱讀點擊量累計超2000萬次。
為了探討實踐老年健康服務的新模式、新路徑,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還首提了“老年照護師”的概念,并已在全國培訓了近4000名老年照護師及900余人的老年照護師師資隊伍,提升了基層相關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范利介紹說,學會在開展老年健康促進服務的過程中發現,中國9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這些老人半數以上患有慢病甚至多種慢病,特別是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他們不只需要生活照護還需要醫療照護,“老年照護師”因此應運而生。
“可以說,在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醫療機構又不能承接如此眾多的老年患者長期住院的情況下,老年照護師發揮了鏈接家庭和醫院的橋梁作用。”在范利看來,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開展的老年照護師系列培訓活動,也使得老年健康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關注,這有助于倡導和發揮社會力量在促進健康老齡化中的作用。
范利坦陳,榮獲世界衛生組織獎項說明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的工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既是一份殊榮,更是一份鞭策。未來,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將繼續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樹立新時代奮斗觀,為推動中國的健康老齡化不懈努力。
記者手記
踏踏實實把維護老年健康這件事兒干好
老齡化是全球問題。
中國推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把握人口發展大趨勢和老齡化規律,作出的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
采訪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范利的過程中,記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成立近10年來所做出的諸多成績,正是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國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
“現在國家有政策,社會有需求,百姓有渴望,我們就踏踏實實干維護老年健康這件事兒,就實實在在為老年醫學健康的推進出一份力。”這是范利在接受采訪時一再強調的話,也是讓記者頗為動容的一句話。
如果展開行動的答卷,我們就會發現,“踏踏實實”“實實在在”其實還有諸多注解。
這注解,可以是學會發布的《感染誘發的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診斷與治療中國指南》;可以是學會積極推進老年醫學發展的30余項團體標準以及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還可以是學會工作者開展下基層工作時,去各地各醫院開展實地調研后又緊鑼密鼓地對接繁重培訓、科普事宜的甘之如飴。
范利說,專家們的科普講座時常超時,原定的一個小時被“拖堂”成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都不罕見。講座結束后,百姓們受益了,教授們嗓子啞了,但臉上的笑容卻更燦爛了。
因為,老百姓迫切地渴望通過專家們的科普宣教獲得最基本的醫學知識,而“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就是醫生們工作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也是全球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過程中,我們強調“共建共享”;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展理念時,中國同樣強調共建共享。
范利還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
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期間,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編寫的《老年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控制通則》《居家老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合理膳食指導》防疫手冊,被翻譯成英文通過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發送至50多個國家,為這些國家的老人提供健康呵護。
正如范利所言,世界衛生組織“科威特國老年人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研究獎”集體獎頒給了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它獎勵的不是一個人,也不只是一個社會組織,而是中國為推動老年醫學事業所作出的探索和貢獻。
這些探索和經驗的全球價值,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