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吳碧霞: 加強農村地區防性侵教育和防性侵治理體系建設
案由: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逐步探索形成多層次、立體化兒童權利保護工作體系。近年來,關于兒童被性侵的話題一直被社會各方關注,兒童防性侵綜合治理體系也在加快建設,2021年6月新修訂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2021年9月印發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以及2021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和10月印發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等法律、法規和文件,都對“防范性侵害”作了相關表述。但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還缺乏全國性、制度性的具體安排,防性侵教育以及更綜合性的性教育還沒有官方的教材和課標。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兒童性侵害問題形勢更加嚴峻,很多農村孩子不了解如何分辨性侵害、遇到性侵害不知如何應對。因此,建議盡快加強農村地區防性侵教育普及和防性侵治理體系建設。
建議:一、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專項投入,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協調、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兒童工作機制優勢,由政府部門牽頭,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整合現有社會資源,在農村地區面向兒童及其監護人廣泛開展兒童防性侵知識普及。同時,加強普法教育,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等關系兒童切身利益的相關內容形成社會動員式宣傳。
二、 教育部門盡快研究出臺全國性、權威性的面向家長的兒童防性侵教案、課程。由教育部門牽頭,廣泛吸納各界專家、社會組織,充分研討論證,根據不同年齡段、城鄉差距等因素合理確定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確保課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師資力量、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傾斜。
三、 盡快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將防性侵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常態化教學,列入中小學必修課程。農村兒童防性侵主客觀條件、權益保護均更為薄弱,更需義務教育制度性普惠。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綜合性性教育課程開展。
四、 建立試點地區,加快探索對農村地區兒童性侵害的預警、發現、報告和救助的治理綜合體系建設,彌合農村地區意識和法律鴻溝,有效維護農村兒童權益,進一步緩解農村兒童性侵案更不容易被發現、更難進入司法程序的問題。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