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汪曾祺讀書
年少的汪曾祺家中藏書不菲,他常常從塵封的書架上找到《嶺表錄異》和《嶺外代答》兩本老版書,看得津津有味,閱讀的內容遠超出他的年齡段。祖父見這個長孫如此好學,寄希望于他日后能出人頭地,不顧年事已高,親自給他講解儒家經典《論語》,且隔天出一個題目,要他寫文體叫“義”的作文,解釋所學《論語》的內容,這對汪曾祺提高文論水準不無幫助。
汪曾祺對讀書作文很有興趣、不覺枯燥。上小學時,他的國文成績很好,一直名列全班第一,時常得到老師好評,這當然離不開長輩和老師的悉心指導。中學時期,為避日寇掃蕩,全家躲到鄉下一個庵里,汪曾祺除了帶數理化教材,還帶了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和《沈從文選集》兩本文學書籍,反復閱讀,領悟精髓,立志走文學創作之路,磨礪幾十載,終成大家。他晚年回憶:“一個人能成為作家,跟小時候所受的語文教育,跟所師事的語文教員很有關系?!?/p>
汪曾祺讀書很雜,不局限于讀古人詩詞,文學書籍,而是廣讀博覽,開闊視野?!拔铱措s書所用的時間比看文學作品和評論的要多得多。”這是他的讀書之道。他列舉讀雜書的種種好處:“第一,這是很好的休息;第二,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第三,可以學習語言;第四,從雜書里可以悟出一些寫小說、寫散文的道理,尤其是書論和畫論?!毕穹从彻澚铒L物民俗的《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講述草木蟲魚的《昆蟲記》《植物名實圖考》《花鏡》,好看而不迂腐的學問著作《癸巳類稿》《十駕齋養新錄》,以及書論、畫論等,他都涉獵過。
汪曾祺買書很“吝嗇”:他買書重內容、輕表皮,看重書的性價比。他熱衷于買的是“一折八扣書”,用標價8%的實價,購得一本僅印白文、沒有注釋、幾無標點的薄冊子,像《斷腸詞》《板橋雜記》等筆記小說、舊詩詞集和名人舊軼。買回家躺在床上,邊吃粉鹽豆邊讀,豈不快哉!
汪曾祺喜歡到舊書攤淘書。在上海,曾買過“和爛紙的價錢差不多”,卻又值得紀念的地攤書《陶庵夢憶》《董解元西廂記》。他下放張家口沙嶺子時,在鎮上的新華書店意外發現《夢溪筆談》《容齋隨筆》等古籍,如獲至寶地按“不貴”的原價買下,挑燈夜讀。他也歸納了廉價書的好處:“一是買得起,掏出錢時不肉痛;二是無須珍惜,可以隨便在上面圈點批注;三是丟了就丟了,不心疼。”
汪曾祺最主要的書源是借閱。在西南聯大中文系就讀期間,好幾個圖書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有時伴著系圖書館的窗外墳地“細樂”,通宵達旦閱讀。同學之間傳閱書刊,恩師更是給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沈從文書架上古今中外,各種流派的文學書籍,他基本都借閱過。以短篇小說見長的俄國作家契訶夫,是他最喜愛的作家之一,汪曾祺之所以寫小說只寫短篇,不寫中長篇,不能不說其中有契訶夫的影響。
為什么讀書?汪曾祺直言不諱:“是為了寫作。”汪曾祺選擇的職業,注定一輩子與書報脫不了干系,通過閱讀借鑒,充實自己、了解信息、培養情趣,文、字、畫、戲、烹都有涉及,路子越走越寬??芍^活到老、讀到老、寫到老。(霍無非)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