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陶行知育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培養孩子們,從小就重視要動手勞動,不要做少爺、小姐,養成做人上人的苗子。他外出不在家寫信時還要在信上叮囑他的長子陶宏、次子陶曉光:“桃紅、小桃在家,自己的事要自己干。衣服要學洗,破了要學縫。燒菜弄飯都要學。還要掃地抹桌。有益的事都要做。”及長一些,他就要求他們向自助助人的方向去做。他在“兒子教學做之四個階段”的詩里這樣寫道:
三餐喂得飽,個個喊寶寶。
小事認真干,零用自己賺。
全部衣食住,不靠別人助。
自活有余力,幫助人自立。
他覺得社會上對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兩個階段:一是全然依賴;二是忽然自立。這中間缺少明確漸進的橋梁。倘若成人突然發生變故,小孩失其所依是多么痛苦呀!那時陶曉光才 13歲,父親就教他一面自學,一面寫小稿子投稿;一面學英文,一面編譯小的科普文章,這都可以賺些零用錢。
陶行知向孩子們推薦兩位老師。第一位是自己的耳朵,文章寫好了,先念給自己的耳朵聽聽,不順耳的地方就要修改,念幾遍,改幾遍,到耳朵都喜歡聽了才罷。第二位是老媽子。為此他有一首詩《問老媽子》:
文章好不好?要問老媽子。
老媽高興聽,可以賣稿子。
老媽聽不懂,就算是廢紙。
廢紙哪個要?送給書呆子。
陶行知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有位“老師”替他改了好幾篇文章,覺得比原來的好多了。他寫的文章還常常要念給大人、小孩聽,拜他們為師。他這樣的言傳身教,也給孩子們以良好的影響和熏陶。(崔鶴同)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