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畫里有話
北京懷柔:濃情端午粽飄香 文明實踐暖夕陽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 齊波 通訊員 魏明俊 趙賽楠)6月6日,一場由懷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渤海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同音暖夕陽”懷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主辦,渤海鎮辛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渤海鎮中心小學協辦的主題為“濃情端午粽飄香”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佳節活動在渤海鎮辛營村文明實踐站舉辦。當地干部群眾、小學生及志愿者70多人參加現場活動。
活動當天,村里的20多名群眾一大早就來到活動現場,搭桌擺凳,搬鍋端米,捋葉折兜,裝米放棗,捆繩系掯,在說端午、嘮家常兒中嫻熟地包起了端午粽子。在活動現場的另一邊,志愿者們支起了大鍋,將包好的粽子一層一層碼入鍋內,放上竹排兒,壓上石頭,填足水,蓋上鍋蓋,點燃劈柴煮了起來。不大功夫,但見裝滿粽子的鐵鍋上方漸漸升起一股股熱氣,隨即,濃濃粽香撲面而來,不大一會就彌漫了整個活動現場。
為了讓村里行動不便、鰥寡孤獨等困境老人同樣也能吃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粽子煮熟出鍋后,由志愿者組成的送粽子入戶小組,在村干部的引導下,走街串戶,來到一位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家中,送上端午濃情。文明實踐志愿者端著噴香可口的粽子、拿著新鮮的艾草和寓意吉祥安康的五彩繩,來到88歲高齡的老村書記李久云家,將艾草倒掛在大門上,端著粽子來到老人床前,一邊與老人聊天,一邊喂老人吃粽子。老書記感慨地說:“我14歲入團、18歲入黨,親眼目睹了辛營村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真正享受到了黨的好政策給我們老年人帶來的眾多福利,我要感謝黨、感謝政府。”臨別時,志愿者們還將五彩繩系在了老人的手腕上,祝老人安康。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原懷柔區檔案局副局長王鳳祿為參與群眾講述了端午的由來、屈原抱石沉江的故事,以及端午節包粽子、插艾草、系五彩繩、喝雄黃酒、賽龍舟、吃粽子等民俗。參與活動的群眾圍桌而坐,一邊品嘗著粽子的香糯味道、一邊談論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有的還有感而發,暢談起家國情懷。
由渤海鎮中心小學學生們朗誦的經典端午詩詞《浣溪沙·端午》《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減字木蘭花·競渡》《端午日》《乙卯重五詩》,似夏日里的一縷暖風,浸潤著人們的心田,不時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晨起翻開萬卷書,追思屈原話端午。秦攻楚割國欲碎,含淚沉江進魚腹。光陰歲月雖不復,家國情懷卻傳承。汨羅江畔今還在,強我中華展宏圖。”這首由懷柔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帶來的原創詩朗誦《回屈原》,將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志愿者們還移步走到群眾身邊,為大家贈送了五彩繩。在場的老年人們還為參加活動的小學生們佩戴了艾草香囊,整個文明實踐活動充滿著平安祥和的氛圍。
據悉,全區16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317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將以湯河龍舟大賽、包粽子比賽、文藝匯演、書畫剪紙展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濃情端午粽飄香”文明實踐活動333場次。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