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貴陽市政協:履職為民 彰顯新作為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政協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切實做到為民建言、為民代言、為民辦事、為民解憂,在履職為民上彰顯了新作為。
一是抓實為民建言。認真召開集體提案征集工作座談會,緊扣黨政關注、群眾所盼共商選題,引導委員將事關民生問題的調研成果、全會發言、聯組議政發言等及時轉化為提案,切實提升為民建言質量。比如,2023年圍繞“一老一小、一低一弱”以及教育、醫療等群眾關切立案提案186件,占全部立案數的46.5%,并加大跟蹤督促辦理力度,切實推動了落地見效。其中,《關于推進托育機構建設提升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水平的建議》《互聯網診療服務存在短板亟待補齊的建議》《關于深入推進我市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議》等獲相關市領導批示,及時轉相關業務部門辦理,助力把好事實事辦到了人民群眾心坎上。
二是創新為民代言。認真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探索運用“智慧政協”系統,創新打造了“互聯網+社情民意”新模式,及時匯總分析整理,轉市直有關部門研究辦理,暢通人民群眾—政協委員—黨政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切實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2023年5月,省委網信委將市政協的創新做法評為“全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工作優秀案例”,省政協主要領導對該創新做法作了批示,《貴州日報》也作了深度宣傳報道。
三是深化為民辦事。認真踐行“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深入推動委員進社區、協商進基層,持續擦亮以“搭平臺聽民言、聚共識辦民事、提‘三感’惠民生”為主要內涵的“社區協商”品牌,切實用好“出診、坐診、會診”“三診”做法,聚焦群眾所急所盼開展基層協商,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做好解疑釋惑、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等工作。截至2023年底,共組織開展協商活動371場(次),在助力民生改善、助推基層治理、建設和諧家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協報》以《貴陽市政協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創新打造“社區協商”品牌》為題進行了宣傳報道。
四是助力為民解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主要領導關于政協要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參與“融媒問政”的指示要求,及時進行研究部署,安排全市政協組織深度參與“融媒問政”,深入推進政協民主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有機融合,切實助力為民解憂。遴選60余名市政協委員擔任“融媒問政”觀察員,并通過市及區(市、縣)政協深度參與“融媒問政”現場辦公會,推動白云區泉湖街道翡翠巷建成四年久拖未亮的路燈在2024年元旦節前綻放了光彩,烏當區龍廣路街道“銀泰花園”群眾停車難的困局得到了有效破解,云巖區三橋路新街社區、南明區沙沖路街道移動小區“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得到了及時消除,獲得基層群眾紛紛“點贊”。
(廣告)
編輯:周佳佳